一、棉花比较效益低。
农民种植一亩棉花和种植一亩粮食收入基本持平,但粮棉比较效益低。一是种棉比种粮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二是政策补贴种棉不如种粮。种粮食国家除了每亩有15元的良种补贴外,还有100多元的直补。而棉花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另外,种植棉花投工多、成本高、耗时长,从播种到采摘将近要8个多月的时间,费工费时,农民为省工省钱而改棉田种粮和其它作物。
二、土地流转多元化。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向专业合作社发展,部分农民摒弃传统的种棉、种粮模式,实行多元经营。彭场镇马沟村今年将去年种植棉花的1000亩地全部改成苗圃园,种植树苗、培育花卉。同镇的万古垸村今年也将500亩棉田改种桑树,为养蚕专业合作社提供原料。因此直接减少了棉田面积。
三、农村劳动力减少。
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90%以上都是上中老年人。留守的劳动力一方面要照看家中的小孩,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忙碌,由于缺劳一般选择种植黄豆和玉米等机械化程度高、周期短、成本低、用工少的农作物而减少棉田面积。长?口镇是我市的植棉大镇,今年植棉27837亩,比去年44004亩减少16167亩,减幅达36.7%,减少的棉田基本上改种了黄豆、玉米。
四、部分200型棉花加工企业退出经营市场。
近几年来,棉花购销价格倒挂,一部分200型棉花收购企业觉得经营棉花无利可图,主动退出棉花经营市场。而400 型加工企业主要建设在中心镇,一部分棉农为了图省事,把棉花低价卖给花贩子。经协会调查,2012年国家出台的收储价格是20400元/吨皮棉,折成
为了稳定棉花生产,防止大起大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植棉直补
要像扶持粮食生产一样,对植棉农户实行综合直补,并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结合起来,亩平补贴应在150元左右,集中用于扶持发展棉花生产。
二、积*探索棉花专业合作社的新机制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新一轮土地流转的高潮即将出现,要抓住时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权以转让或入股的方式加入棉花专业合作社。这样既让土地得到高效利用,推动城镇化建设,又为棉花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和一条龙的棉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三、大力推广科技植棉新技术、新模式
1、大力推广高产棉科学栽培技术。**采取扶持措施小规模试验“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模式,建立高产棉示范基地,让周围棉农亲身体会到种植高产棉同样投入有不一样收入的优势;然后连片扩展,实现高产棉全覆盖;逐步提高棉花单位产量,提升棉花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棉农收入。同时要探索“轻简模式”,实行集中育苗、机械化采摘等现代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提倡棉花套种新模式。在探索棉套瓜、棉套豆、棉套蒜等栽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引导农民在棉田复种或间作,既可稳定棉花生产,又可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