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2月20日,射阳县2010年度
基本情况。今年射阳县棉花收购开秤的时间由于受前期不利的天气因素影响,棉花生长发育进程推迟,较正常年份晚了一个星期。但进入10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好,十分有利棉花的裂铃吐絮和采摘交售。在收购期间,尽管遇到棉价暴涨暴跌,收购资金超预算,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但在县政府的安排下,经过县棉花协会的沟通协调,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应对新棉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协会还及时转达了中国棉花协会《关于做好棉花购销工作、防范经营风险的紧急通知》,使涉棉各方都能理性应对,做到企业不抬价争购,棉农不囤存惜售,从而使新棉收购工作顺畅进行。
一是坚持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随着棉花收购市场的全面放开,彻底打破了棉花收购企业的属地界限,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外地企业、棉花经纪人纷纷介入射阳的棉花收购,棉花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更加明显,加快了全县的棉花收购进度。
二是坚持了保护棉农利益的原则。在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高,企业的收购成本及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收购企业都能按照市场定价的原则,即时调整收购价格。同时千方百计组织资金,保证棉农利益不受侵害。县农村商业银行累计投放收购贷款近4亿元;银港、银山、鑫鑫、临青、宏新、华宜等棉业公司,从企业主管单位所在地的盐城和东台市农发行以及属地商业银行争取贷款1.2亿元;德翔、新洋等企业加强与老客户的沟通,争取预付货款和委托收购的方式,到帐资金近亿元。这些既较好地保证了政府对棉农“不打白条”承诺的兑现,又防范了因资金短缺而导致“停收拒收”现象的发生。
三是坚持了安全**的原则。在新棉收购、加工期间,各企业都能在保证消防设施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收购凭证和现金管理,杜绝在籽棉运送过程中的人货混载,厂区内警示标语随处可见,关键部位都有专人值守,实现了全县棉花收购安全无事故。
主要特点。2010年射阳县棉花收购的主要特点:
1、单产增,总产减。根据县棉花协会和县作栽站9月10日生产情况调查及新棉上市后协会对棉农采摘交售和企业收购进度的统计,今年全县棉农销售的籽棉亩平达到214公斤,与企业实际收购量基本一致,比去年152 0173 3840公斤增加30公斤,增幅为16.3%,折合皮棉75.76公斤,较上年72公斤增加3.76公斤,增幅为5.2%。但由于植棉面积的大幅减少,入库总量较上年还是略有减少。
2、衣份低,品质差。企业收购、加工、检验的情况表明,今年籽棉的平均衣份只有35.4%,*高的也不足37%,较正常年景要少到2-3 个百分点。品质更是不尽人意,从棉花协会多年统计的资料可以看到,前几年棉农交售的也都是统花,但基本以3级当家,有的年份2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在今年不要说2级,就是正3级也很少,主要以4级为主,平均等级要比往年低到1-1.5级。
3、企业收购数量不足。从统计数据看,至收购结束,全县社会收购总量折合皮棉3.4万多吨,参与收购的主体企业只有32家,而且在开秤后不久,有的企业因棉价过高,吸取了03年高价收低价卖而导致亏损倒闭的教训退出了收购,也有些企业因在大量吃进高价棉后,皮棉不能顺价销售,使资金全部押在库存棉花上,无法启动后期收购,累计收购量只有1.81万吨,占社会收购总量52.92%。而一些农产品经销公司、无证的收购加工企业和棉花经纪人,以籽棉直销的方式运往县外加工企业的有1.2万吨,占总量35.1%。目前尚有0.4万吨仍聚集在一些中小棉贩手里,他们或将籽棉择价转手,或将加工成皮棉囤存。收购进度表明,有资质的棉花企业收购量明显不足,特别是400型企业收购总量还不足去年的一半,有的还不足以再组织机技人员开车加工,有的早已关门歇业。
4、价格高,收益增。今年自新棉上市以来,由于植棉成本明显高于上年,棉粮比价趋于合理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棉花购销价格呈现出高走态势。收购价格从初始的灰僵棉每公斤6.8元(相当于去年企业收购均价)之后,一路飞涨,11月上旬,旬均价在14.2元左右(部分企业阶段*高收购价达到了15元),比03年7.2元历史*高价位涨了近一倍。从调查的情况看,尽管在后期价格有所回落,棉农出售的平均价格虽比企业收购均价每公斤11.72 元要少到0.88元,但还有10.84元,比去年的6.60元增加4.24元,增幅为64.2%,创下历史新高。经过测算,今年农民植棉包括政府良种补贴在内的直接收入达到2331.86元,除去各类成本1218.50元后,纯收益为1113.36元,含自投工在内的收益为1858.91元,比2009年纯收益234.80元和含自投工在内的收益882.2元分别增加869.56元和976.71元,增幅分别达到356.67%和110.7%,不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是有史以来植棉收益*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