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张家港、上海等地的棉花贸易商反馈,ICE暴跌引发保税、即期、远月船期外棉现货报价大跌造成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一方面3/4月份签约的ON-CALL合同成交率上升,尤其2019年澳棉、巴西棉等中高品质皮棉,但棉农、出口商、贸易商能否按合同履约变数增大,买方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另一方面中美互相提高关税,少数中国企业2-4月份签约进口的2018/19年度、2019/2020年度美棉合同执行的难度比较大,违约、毁约或由卖方回购都将对ICE盘面施压。
虽然不足两周时间,ICE主力合约回落12.13美分/磅,但大部分国际棉商、贸易商上调“基差”,使保税、船期外棉的实际报价下滑幅度明显低于ICE,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损失、风险。
4月底至目前,青岛港EMOT/MOT SM 1-5/32、S-6 1-5/32及SM 1-1/8巴西棉的报价分别下调6.2-6.5美分/磅、6.7-7.0美分/磅及5.3-5.5美分/磅(CNF报价),显然与ICE的调整幅度不同步,贸易商试图稳棉价、稳信心、稳市场的意图比较强烈。
港口清关外棉人民币报价虽被动跟随郑期、ICE“风向标”下调(部分贸易商外棉****郑期“虚套”,采取“主力合约+基差”的方式报价),但幅度显然既低于郑期更低于ICE,有的贸易商短期观望,均不报美元、人民币价格。
某中型棉企表示,一是进口棉花成本比较高,几乎没有降价空间;二是目前1%关税基本没有流通资源;三是美国主产棉区持续暴雨;再加上中美贸易谈判大门并未“关上”,或仍有转机。因此“降价但不甩货”的想法短暂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