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本年度
2010/11年度,国内外棉价风起云涌,与年度初期相比,
按ICE期棉主力12月合约7月21日98.51美分/磅价格计算,该价格较2010年8月2日年度初期的793.4美分/磅高出19.11美分/磅,棉价几乎快回到原点,即在2010/11年度,ICE期棉完成了历史上*大的过山车走势。
上图是
**阶段:2010年8月初-2010年11月初
本阶段中国因素左右世界棉价。中国主要产棉区特别是
从价差走势图来看,该阶段美棉走势难以跟上中国棉价上涨的步伐,二者价差由年度初期的4000元/吨左右扩大至2010年11月初的*高12000元/吨,这也直接导致美棉出口持续大幅增加,并使ICE期棉在第二阶段走势强于中国郑棉。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初-2011年3月初,ICE期棉逼仓使价差逆转
截止2011年2月3日,美棉已累计签约出口2010/11年度棉花332.6万吨,与当时USDA预测的342.9万吨的出口量仅相差10万吨,中国棉价大幅高于ICE期棉是美棉出口良好的主要原因,并*终推动ICE期棉在第二阶段走势强于中国棉价。
出口情况良好导致可交割库存大幅减少,截止1月底,ICE期棉可交割库存仅为152 0173 3840103包(3.05万吨),且ICE期棉大幅低于中国棉价,这 激发多头逼仓激情,大量的空头与现货贸易中ON-CALL订单买方在这里逼仓行情中壮烈,3月合约强势逼仓*终推动其大幅上涨,突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 史高点与2美元/磅压力位,刷新历史高点至227美分/磅,该价格为折算人民币达到31697元/吨,进口到中国成本已经达到40000元/吨以 上,ON-CALL订单买方因此大幅亏损,现货买家被迫位ICE期棉的逼仓买单。
美棉的逼仓预期导致ICE期棉走势强于郑棉,价差由*高的12000元/吨以上跌破0元/吨,即郑棉*高时比ICE期棉高出12000元 /吨,而到4月初,郑棉与ICE期棉价格相当,逼仓导致大量的ON-CALL订单违约,进口棉在中国的竞争力彻底丧失,中国签约与实际进口量开始大幅萎 缩,中美棉价差由一个*端走向另一个*端。
第三阶段:2011年3月初-当前,消费疲软左右棉价,中美棉价竞相下跌
该阶段棉价回归商品属性,消费主导价格,全球疲软的消费使ICE期棉持续下跌,重新回归1美元/磅一下。
从美棉出口图表来看,美棉至年度第33周(3月中旬)见顶后持续回落,并在7月15日主力12月合约跌破1美元大关,*低至94.46美分/磅。 从美棉出口数据分析,至3月17日开始的19周内,美棉2010/11年度棉花出口周报中有17周是负值,这17周累计净出口量为-19.44万吨,这直 接反应了至3月以来全球消费持续萎缩,大量的出口订单被迫取消,ICE期棉逼仓结束,棉价开始持续下跌。
在3-6月美棉播种期间其12月合约因市场炒作天气使其维持110-152 0173 3840美分/磅的横盘格局。面积与天气成为该阶段市场焦点,6月30 日USDA公布2011年美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372.5万英亩,高于3月31日1256万英亩的预估值。较2010年增加25%,其中美国德州植棉面 积达到710万英亩,占美国总面积的51.73%。但2011年美国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该州抛荒率可能达到50%,全美抛荒率达可能达到创纪录的 30%,这将抹杀面积的增幅。但单产的下降将导致总产下降,因此USDA7月预测美棉产量348.7万吨。这是ICE期棉在3-6月维持强势横盘的主要原 因。
但在全球产量大幅增加、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美棉难以左右全球棉价,*终在全球消费疲软的拖累下持续下跌,12月合约于7月15日跌破1美元/磅关口,预期在宏观与消费疲软的拖累下,未来棉价仍将进一步走低。
因此总体来看,2010/11年度全球棉价运行的三个阶段中,初期有资源决定价格,中期由金融属性决定其价格,而后期则由消费左右价格,供需依然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