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对60家大中型
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586.8万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20年9月份预测)测算,截至10月23日,全国累计交售
目前,北疆采摘收购已近尾声,南疆尚在进行中,随着
经历了近2周的疯狂猛涨之后,本月下旬棉纱价格开始逐步“冷静”,截至10月22日,CY C32S纯棉纱报收21950元/吨,比近期*高(10月19日)22500元跌去整整550元/吨,跌幅2.44%。
从原料端来看,国庆节后籽棉的抢收推升了棉花成本,部分实单和大量的投机囤货造成了短期市场供不应求的氛围。但是随着价格的持续走高,丰厚的利润让贸易商开始落袋为安,原料库存的回升和价格高企抑制了下游采购需求,10月之后订单逐渐步入消费淡季,就连21日发布的利多的收储政策也变成郑棉下跌的动力。截至10月22日,CC3128B棉花指数报收14643元/吨,距离2天前的高点14923,忽然下跌了280元/吨,跌幅1.88%,看来大多纺企还是无法接受棉花突破万五大关,目前大型纺企对新棉价格的接受度已有所减弱,不少纺企已停止或减少采购新棉。
从当前来看,纱线成品走货也开始放缓,截至10月22日,中国纱线库存指数报收7.7天,较低点6.9天上升了0.8天。部分生产型企业仍在执行前期签订的订单,从利润来看,无论是使用20日前的棉花还是即期利润,纺企都有得赚,由于下游利润有所修复,因此近期纺企、织厂开机恢复迅速,虽然这意味着下游对棉花原料的刚需**量增加,但也意味着后期成品供给也将增加,如果双十一及冷冬订单之后下游新增订单不多,则下游成品走货通道也会重新变得拥堵。
随着贸易商大量采购,织厂出货增加,库存随之减少。据了解大型织厂库存基本清空,个别低库存厂家出现惜售现象,部分中小工厂库存也从2个月降低至15-20天上下。而随着原料价格下落,坯布市场也逐渐冷静,预计织厂库存将重新增加。此外多数工厂表示近期订单增量不多,以小、短、急单为主流,没有大单、长单,目前在机订单仅可维持20天-30天。此外由于2020年织厂产能降低,工人流失现象普遍,在行情好转情况下,织厂工人难寻,因此开机也难以恢复。而随着市场冷却,短时间内织厂开机率平稳运行,但预计在11月中下旬又将出现降开机的状况。
另一方面,近日,很大一部分沿海地区织造、服装、外贸公司反馈,因棉花、棉纱、坯布、面料等迎来“涨价潮——不仅导致9、10月份刚刚回暖的接单、产销形势遭遇打击,而且因纺织品、服装等成品报价大幅上涨,羽绒服、中厚裤子等订单根本“发不出去”-----按合同价格很难找到纺服厂家代加工,只能被迫“弃单”;已接下来的出口单子只能垫付差价,亏损也要把合同完成;而内需市场在棉花、纱布等“涨”声如雷的前提下,2021年春夏季订单因成本大涨、利润下滑而高位回落。
总而言之,历时2周的“疯狂的原料”落下帷幕,产业下游的补库已有所放缓,随时间的推进,纺企可选择进口棉、进口纱、黏胶、涤短等进行替代,过高的成本将会导致新棉定价失去意义。至于网传外贸订单排到明年3-5月份更是无稽之谈。事实上,随着今日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纺服企业的出口利润不升反降,而国外品牌商、零售商大多不接受纺服企业、外贸公司报价的上调,原料、纱布的上涨很难传递到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