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因素叠加 助推棉纱快速上涨
**,下游订单的集中爆发是核心驱动。当前正值行业传统旺季,叠加今年天气的“冷冬”预期,终端市场“双十一”内销订单大量释放,尤其是部分网销单的补库备货需求强劲。出口方面,既有欧美日传统主要市场直接释放的订单,也有受海外疫情原因,原本在印度、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市场加工的“间接”转移订单。根据我们对下游厂商的综合调研评估,本轮订单的内外销比例约为60:40。
其次,
再次,贸易商“囤货惜售”的推波助澜作用功不可没。由于节后下游需求爆发来势凶猛,对原本存量库存就不大的织布厂尤其是棉纱贸易商来说,积*补库棉纱和囤货抢占货源成主流操作,这导致纱厂的棉纱库存很快被消化,不少工厂还处于“提前打款排队”的欠货状态,而棉纱价格“**一个价甚至几个价”的火爆局面又刺激了棉纱厂商的“惜售”情绪,连锁反应促使棉纱“一货难求”的剧情持续上演。
*后,宏观氛围持续回暖和货币大放水的双重加持提振市场信心。今年新冠疫情是*大的宏观变量,尽管局部地区疫情偶有复发,但经历了“十一黄金周”人口密集流动的重要关口考验,我国疫情“二次复发”概率已大大降低,近日局部地区也已发布新冠疫苗的接种通知,这意味着四季度宏观疫情的边际将持续向好,为国内经济快速修复输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为抗疫各国货币大放水“救市政策”对大宗商品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共同促使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大大增强,因此顺势入场布局期现货的资金亦与日俱增。
“供不应求”的格局还能持续多久
从本质上讲,棉纱的续涨空间和可持续时间取决于当前棉纱“供不应求”的格局还能延续多久?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棉纱会达到“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从需求端存量和增量看:目前下游存量订单尚可,多数工厂排单1个月居多,个别在2—3个月,后续终端市场的增量订单是核心。如果双十一之后内外销还有持续返单,产业顺畅传导还将延续,棉纱续涨指日可待。但对于增量订单是否还会释放以及释放多少目前暂不明朗,尚需时间来观察。从中长期来看,外单能否持续跟进还要看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疫情的发展态势。
从供应端存量和增量看,当前棉纱的存量压力较小,尤其是经历此轮快速大涨消化后,纱厂成品库存已降至今年*低和历史同期*低水平,后续伴随纱厂产能利用率的恢复和进口纱贸易商批量订货的陆续到港,预计棉纱的供给增量压力会在12月逐渐体现。在“无库存压力”的背景下,即使原料成本回落,纱厂也不会降价出货。从这一维度看,短
从成本端推动力度和幅度看,短期受新花成本屡创新高和产业传导顺畅的驱动,成本端仍有续涨动力,续涨空间取决于期现价差和变化的新花收购综合成本。按目前正常的收购进度,预计在本月底南北疆收购将接近尾声,预估今年北疆新花综合成本在14500—15000公定,南疆15000—16000公定。当棉花期货价接近或高于15500及以上时,轧花厂和贸易商套保和交仓单的需求会陆续增加,预期成本端再涨500—1000元/吨后将进入新的多空力量博弈阶段。
从利润驱动看,按30天原料库存来核算,当前多数纱厂综合利润1500—2000元/吨的水平,按即时原料现买现纺来核算,纱厂利润已从节前的亏损千元以上修复到保本状态。短期棉纱利润驱动力和支撑力相对较强,暂无下跌风险,续涨幅度取决于上游原料的推动幅度和下游传导的接受程度。
从市场心态看,短期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上涨的共振效应下,多数棉纱厂商囤货惜售情绪仍在蔓延,部分厂商担心后续订单的可持续性,尤其是棉纱在“大涨后的相对高价区”已开始放缓囤货节奏并适量出货。若后市棉花棉纱期货出现大回调,主动去库存的厂商将增加,原本“一货难求”的货源将陆续浮出水面,不排除竞相出货引发“价格踩踏”的可能。
行业格局今非昔比 ,2010年行情或难再现
从表象看,此时此刻棉纱市场“**一个价、排队打款提货”的火爆场面与2010年当时的情景相似,但各自所处的大环境却大不相同。
**是行业产能周期的不同,在2010年我国的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处于高速发展的产能扩张期。如今纺织服装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短期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受近三年纱布工厂尤其是服装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库存不断压缩而需求突然暴增引发的供需错配所致。第二是经济发展周期的差异。2010年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各国终端消费需求尤其是出口订单旺盛。如今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百姓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在下降,对服装和家纺产品的消费力和价格承受力今非昔比。
综合以上因素评估,棉纱上涨势头延续到11月份上旬的概率较高,续涨空间取决于棉花推涨幅度。进入11月以后,尤其“双十一”以后终端订单的持续释放力度和贸易商的出货心态决定了行情走远的时间维度。建议纱布厂商理性看待当前市场,依自身资金实力、风险可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来把控购销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