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长江流域
一是棉花生产滑坡,重视程度不高。长江流域曾是除新疆以外的全国棉花生产主产区,而近四五年时间植棉面积因多种因素而连年滑坡,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棉花退出主产品种序列,重视程度下降,进而棉花的种植面积、品种、生产、流通等多由农户小而散地自由发展。
二是种植品种的混杂,棉花整体品质下降。长江流域大面积连片种棉花的历史已成昨日,分散型、碎片式、老年化成为近年棉花生产的现状,所种棉花的色泽、衣分、强力等指标均不如过去,有的棉农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内在质量,导致棉花色泽、强度不佳。
三是棉贩收购报价低于市场价格。由于植棉区域分散,但分散设点、运输仓储等导致收购费用增加,难以形成皮棉及副产品增值优势,因此近年来棉贩下乡收购后再批量交到棉企。一位棉贩计算,若1天只收到1吨籽棉,车辆耗油、磨损外加人工成本,少说也要500-600元,按每斤棉花赚0.20元,一吨棉花才赚400元。这本账算下来,只有在收购价上做文章才不至于亏本。而报价较低,农户也是不愿卖的。买卖不同心,造成了如今传统产棉区棉花市场出现的尴尬局面,不仅为我们找到了长江流域棉价低而不稳的原因,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健全的产业链对于产业上下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