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两度遭受洪涝灾害,当时正是内地棉花产业链发展旺盛时期,江苏盐城、南通、扬州等地喊出“誓夺棉花大丰收,争创皮棉万担县”的口号,而面对株高在40-50厘米的棉株被洪水淹得只剩下叶尖在水面上摇曵,当地棉农夜以继日抗灾排涝,救棉出水。紧接着大力做好棉田灾后补救,落实一系列“水伤肥补、药控防病”等措施,结果大获丰收,创下灾年棉花生产逆转奇迹,记入农业史志。
在长江流域棉区,6-8月是棉花搭建丰产构架、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地理气象特征而显得多风多雨,对棉花生育不利。但专家认为,广大棉农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已积累大量经验技术,加上棉花自身的可塑性,只要在关键的6-7月份不发生重特大洪涝、强热带风暴、冰雹等自然灾害,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保质保量生产供应将无大的影响。在拥有万亩以上的棉花产区,农技人员早有梅雨季节加强棉田水系管理及肥药补给措施并提前告知棉农,“出梅”后棉花将迎来旺发生机,大面积棉花现蕾开花指日可待。
近日,江淮地区棉花市场小幅波动,标准级皮棉公检到厂价下行至每吨12000元以内,较6月初低100元/吨左右,但对纺织市场影响不大。尽管当地棉花面积产量不及过去,但农民依然关注棉市行情,说明传统老棉区发展棉花生产潜力尚存,情结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