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国家充分考虑新疆特殊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于2014年在我区探索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2014-2018年,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改革任务:一是摸底数,夯实改革基础。组织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村五级开展核查,摸清棉花种植面积基数。同时,建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实现棉花全产业链信息电子档案管理和全程监控,确保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准确兑付。二是建机制,保障政策运行。根据国家要求,我们自主设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按照“不适则改”的原则,完善政策设计,调整补贴形式,优化实施环节,建立协商机制,强化制度监管,实现新旧制度无缝衔接,保障改革平稳运行。三是抓重点,转变改革方向。紧紧抓住改革核心问题,将政府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创新补贴方式,实现由“60%面积+40%交售量”到“10%南疆四地州面积+90%全区交售量”的转变,引导棉花种植向高产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四是探新路,提升自主水平。为探索新型补贴方式,积*与国际市场接轨,择机开展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和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提高棉花质量意识,提升市场自主运行水平,激发棉花产业两端深度融合。五是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在库公检、专业监管仓储等制度,开展棉花加工企业公示、诚信经营评价,彻查严惩“转圈棉”、虚开发票等套取补贴违法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打造良好市场环境。
五年改革探索,成效超出预期,基本实现了国家既定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定价机制基本建立,国内外棉花市场价差明显减小、价格同步波动,关税保护功能逐步恢复,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棉农基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种植业结构渐趋优化,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