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棉花基因组变异和纤维性状遗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百检网 2021-12-15
   北京5月8日讯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的亚洲棉和陆地棉2项研究成果同时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两项研究揭示了亚洲棉在中国的演化历史,并鉴定到大量与陆地棉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密切关联的主效QTL位点。

  “亚洲棉多样性及演化的遗传学基础研究”由棉花所李付广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武汉大学、安阳工学院合作,通过对243份二倍体棉花种质材料进行重测序,构建了完整的棉花A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亚洲棉在中国的演化历史,为基因功能的挖掘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该研究表明亚洲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华南、长江及黄河流域三种生态型,同一生态型内部的材料具有更为相似的基因型。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生态型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共鉴定出152 0173 3840个遗传分化区间,揭示了人工选择及生态地理对基因组的影响;通过聚类及驯化相关性状分析,揭示了中国的亚洲棉可能*早来源于华南,从南往北逐渐扩散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发现了决定亚洲棉抗病性的关键变异位点,此位点变异使得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病菌入侵时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使得棉花细胞的“解毒”能力增强。研究发现3-酮脂-ACP合成酶基因的一个非同义突变是导致亚洲棉种子棕榈酸(C16:0)和棕榈油酸(C16:1)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据悉,该研究是棉花基因组基础上的延伸,为棉花遗传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科研基础,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亚洲棉群体进化的认识,为将二倍体棉花优良抗逆性状导入广泛种植四倍体棉花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基础,同时也会加快棉花育种进程。

  “陆地棉核心种质基因组变异及其影响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关键位点研究”由棉花所杜雄明团队联合河北农业大学、安阳工学院和新疆农科院等8家单位,首次利用我国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发掘了约366万个SNP标记,对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该研究的主要亮点是完整地搜集了13个纤维性状在12个环境中的表现,利用关联分析发掘了一大批重要性状相关的位点和基因,并对关键候选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系统地开展了纤维产量、品质、生育期等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到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密切关联的主效QTL位点。

  据悉,该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棉花基因组变异和纤维性状遗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棉花核心种质重要性状表型、基因组变异和分子标记鉴定以及新基因发掘跃居国际**行列,为深化作物基因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棉花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标记和基因资源。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