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以来,ICE主力合约在创下近几年新高87.18美分后掉头跳水(基金逼仓再次以失败告终),九个交易日振荡阴跌后多头险守77美分整数关口(5月26日夜盘低点77.01美分),跌幅11.67%,一轮暴力过山车行情使多空双方都损失惨重。从市场表现、技术和供需层面来看,ICE跌幅全面收窄,距底部似乎已不远,一些国际买家和投机商逢低入市的热情回升,中国、越南、印度、印尼等纺织厂和贸易商大多不再采用ON-CALL点价方式,而是固定价成交。那么短期来看,ICE已经见底了吗?笔者的看法是,距离本轮行情底部仍有一段距离,主力合约下破76.17美分、75.35美分的概率客观存在,买方点价合同应该逐渐介入,但固定价签约尚早,原因如下:
一、ICE期货面临来自外围市场的压力增大。5月26日美国将一季度GDP增长率大幅度上调至1.2%(之前仅为0.7%),美修正GDP,表明新一轮加息马上到来(美国的失业数据已接近充分就业);而*为关键的是近日美联储官员反复吹风要如期缩表,一些投机和金融机构甚至认为美联储很可能从9月份**次缩表,将对全球货币市场造成巨大的海啸,商品如一叶扁舟,只能随波逐流。一旦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双管齐下,全球其它国家被剪羊毛不可避免。
二、2017年北半球
三、ICE仓单仍将持续增长,实盘压力回升。据调查,受本轮ICE期货暴涨大跌的影响,美棉销售方回购和合同违约的数量并不在少数,而这部分资源将迅速生成ICE仓单。加上2016/17年度澳棉上市量连续增长,贸易商抓紧生成仓单以缓解、避免被基金逼仓乃至爆仓的风险,因此仓单生成的动力仍在。某国际棉商表示,5月中旬以来美棉、澳棉、西非棉、乌棉等实际毁约数量比较大,应明显高于USDA测算的10.96万包(5月18日前两周),因为有些延期装运、处于买卖双方协商或申请索赔、仲裁的合同未在统计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