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普遍认为自然风险加上市场风险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潜在威胁有增无减。而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过低也使年轻农民投入植棉的热情不高,比较倾向于进厂进城打工挣钱。此外,不少地区棉花收购加工体系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冷寂停业后,有不少已转型处置甚至离开了棉花产业。销售流通也将面临不少困难,有些农民担心棉花种少了,新的“卖棉难”问题或将会出现。分析棉花生产与市场诸多现实问题及潜在矛盾,内陆棉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政府部门已不注重引导农民发展棉花生产。
市场的不断变化,导向上的问题,愈发滋生农民的弃棉念头,而在苏北传统棉区,土地经营模式结构的调整改变也在加剧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丢失。据对江苏盐城、南通等地的调查了解,*近几年间,当地农村土地通过复垦、整理、区划后,变更流转的很多,不少地方的农民手中己无土地自主耕种而是全面流转给了大户或新农业投资主体。而这些拿到百亩、千亩不等土地的大户、老板几乎没人再种棉花,而是把原先用于种棉的良田种植了稻麦或兴办高效设施种养实体。农业人士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处置当前仍处在发展阶段,而从现行粮棉、其它作物与棉花生产的比较效益看,棉花仍处于产销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的劣势端,所以,农村土地流越多,势必预示棉花退出生产的面积规模更大,这种现象值得业内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