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ICE走势比较纠结形成对比的是,郑期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回调,未能上破152 0173 3840元/吨强阻力位,先后跌破16300元/吨、16000元/吨、15800元/吨三个关口。而现货
其一、随储备棉轮出有条不紊进行(在连续三个交易日成交率突破70%以后,3月9日储备棉轮出挂牌数量扩大到3.21万吨,表明相关部门执行、履约能力大幅增强),纺织厂、贸易商等竞拍商经过短暂的恐慌性抢拍后,心态开始放平,成交率或将持续下滑,跌破70%、50%的概率大,而成交均价也不可避免的回落。
其二、目前2016/17年度新棉的供给量仍很大,与储备棉的轮出可谓“相得益彰”。从调查来看,截止2月底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不低于215万吨,其中新疆待运出疆的
其三、棉纱市场的回暖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人努力,天帮忙”的成份。近期中国32S及以下棉纱市场的产销顺畅、消费回升一个主要因素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进口纱价格暴力上涨且“只涨不落”造成的,与国产纱的“倒挂”幅度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吨,拱手将占有市场份额交回中国纺纱厂,大部分江浙、广东、山东等地的织布厂、贸易商、服装厂、外贸公司将询价和采购的重心转回国内;而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订单只能算差强人意,后期要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贸易保护等一系列措施的考验。
而与国内棉花市场的利空积聚不同的是,ICE走势则要乐观很多,主力合约“易涨难跌”。原因归纳如下:**,2016/17年度全球可流通的高品质高等级棉花数量大幅减少,在美棉即将超卖的情况下,2017年收获的澳棉成为中国、东南亚、孟加拉国、南美等国纺织厂的救命稻草;其次,东南亚各国棉花需求、消费快速提升,特别是对美棉、澳棉、中亚棉的签约采购近乎疯狂,棉花贸易、流通的重心转向东南亚;再次,中国连续三年抛储,库存消费比降至正常水平甚至偏低,为2017/18年度及以后棉花进口政策调整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