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分别进口喀麦隆、科特迪瓦、贝宁、布基纳法索皮棉4.54万吨、1.37万吨、1.14万吨、1.07万吨(1万吨以上),虽然占中国进口总量比例并不大,进口量也随着中国进口锐减而较大幅度下滑,但较2013、2014年的占比仍持续小幅增长。据了解,一些国内棉纺织厂、用棉客户及中间商对2016/17年度西非棉的消费、进口量不太看好,原因归纳如下:
一、西非棉较其它产地
二、西非棉品质提高不明显,竞争力不强。从2010年打开中国市场以来,非洲棉因断裂比强度高、马值偏高及纺纱染色性比较好而受到中国纺企的关注,但颜色级差、“三丝”含量高、一致性低、短绒率高等缺点一直比较突出,纺40S及以上高支纱的企业一般不愿意采购非洲棉作为配棉。虽然品质与美棉、巴西棉比较接近,但其它指标却有不小的差距。
三、中国纺企进口需求以高等级高品质棉为主。考虑到2016/17年度国内棉花的价格与印度棉、巴基斯坦等国的差价已近4000元/吨以上(10月18日印度新棉S-6、J34轧花厂出厂价约78.90美分/磅、74美分/磅,折合人民币价格分别为1152 0173 3840元/吨、11000元/吨,而目前地产棉“3128”报价15500-15700元/吨),因此进口纱仍将涌入并占领中国低支纱市场,中国纺企只有加快转型、提升设备水平和产品档次,高支纱、精梳纱及新型纤维纱是调整的*重要方向。
四、有限的棉花进口配额难以眷顾到非洲棉。自10月15日按有关部门的规定国内纺织企业、进口经营企业可以申报2017年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不仅数量仍是89.4万吨,而且仍有33%的国营贸易。考虑到2017年3月份以后就将启动国储棉轮出,而2016年度国内棉花产量低于470万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增发滑准关税、加工贸易配额的希望基本破灭。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进口配额仍主要用于进口澳棉、美棉、乌棉、巴西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