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减产量远高于需求降低量 牛市来了
2016年1-5月共进棉花35.77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1.4万吨,同比下降54%。2015年9月至 2016年5月份,累计进棉花72.23万吨,比上年度同期下降46%。
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国内棉花种植下滑比例,进口棉下滑比例都远远大于纺织品出口的下滑比例。也就是说供给端的减少了量远远的大于需求端的减少量,直接点说就是棉花牛市已经来临。随着棉花全球库存的不断下滑,产量的减少,中国庞大的库存不断的被消耗,预计棉花价格将重新回到1.86万元/吨以上水平。
2、利润传导压力巨大 纺企来背锅?
7月13日
棉价开始透支棉纱利润,纺企用储备棉生产32支纱的即时利润已经开始亏损。以棉花现货价格计算,纺C21、C32S、C40S纱纺企不仅没有利润,反而产销“倒挂”500元/吨以上。部分纺企因棉价过高,有的已经停产,并陆续有企业准备停产放假,下游织布企业更是无力承受价格的上涨。如果棉花的消费企业大面积关停,未来国家的储备棉如何消化,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如何保障?
一些机构和媒体臆测,棉花中长期上涨的通道已经打开,棉纱、坯布、服装、外贸合同价格的上涨将逐渐顺理成章,产业链传导不畅的问题会很快疏通。但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外棉的虎视眈眈等诸多因素,注定了这个传导的桎梏会存在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的纺企是要等到通畅了再开机么?很多纺企纷纷表示,我们要等下游市场也涨起来,保证利润再开机。但是,如果仅仅是大家都能做的产品,那么好市场也将是大家的好市场,大浪淘的,必将先是“重量轻”的沙。
3、市场告诉你什么叫“供给侧改革”
2016年对于全中国制造业来说,*红火的词莫过于“供给侧改革”,但是,如何作用到自己的企业上,却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历了前几年好日子的纺织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危机”,危者,对于很多跟风、技术含量低、易模仿的产品这次将是一次“硬仗”,机者,对于有些技术强硬、产品多元化、差别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纺企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在当前纺织下游市场*度不振、棉纺企业“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国家依然在坚持着走自己“挤牙膏”的轮出这国储棉,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供给侧改革”的决心与力度。作为依托国家政策存在的中国制造业主们,只有在政策的趋势下,按照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才会过上“好日子”。试想,如果能回到刚轮出的时候,纺企们还会用“随用随买”的姿态去对待储备棉的轮出么?当然,下游的不景气是现在市场的基本情况,但是行业不会消失,尤其是纺织行业,即使再不好做的行业中,也会有“特立独行”的几个好做的企业,他们依靠的不仅仅是政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硬实力。
在2016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2016年不仅仅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纺织行业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品种和塑造品牌的重要一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忽视了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依然仅仅在“眼巴巴”的盯着期货盘,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真正的出路是不是仅仅在等棉花“跌价”、下游“涨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