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民植棉意愿如何?市
农民植棉意愿下降
市棉花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抽调的270户棉农中,2015年植棉152 0173 3840亩,今年计划植棉1341亩,比上年减少27%。其中,63.4%的棉农表示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已经全部改种了小麦等其他作物。
在夏津县抽调的90户棉农中,50亩以上的植棉大户有8个,他们平均亩租地费用300元以上,多的400元,再算上雇人,大部分植棉大户亏损。“棉花种植面积在不断萎缩。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执行会长马俊凯介绍,我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多时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近些年来棉花面积急剧下滑,2013年降到113万亩,2014年68万亩,2015年仅有43万亩,成为近40年来*少的一年。
夏津县是传统的植棉区,*高年份棉花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目前,不到20万亩,不少地块改种了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如白马湖镇很多农民改种反季节大葱,扣除成本每亩每年纯收益七八千元,比种粮和棉花强得多。
植棉亩均比种粮少收200元
植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棉价低、收益少。植棉亩均比种粮少收200元。 2015年
二是种粮基本实现机械化,用工仅13个/亩左右,而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较多,在22个/亩左右。种10亩棉花就不能出去打工。
三是棉花加工企业利润微薄,收购积*性不高,收收停停。截至3月3日,全市71家400型较大的棉花企业中,仅有30家企业开秤收购,收购加工量仅有2.4万吨。籽棉收购价格从去年9月中旬6.4元/公斤降到今年3月初5.4元/公斤。
据部分棉企负责人反映,收购成本加上加工成本、贷款利息、税费、运费等,处于微亏状态。由于2015年加工的皮棉纤维短、粗,品级下降,纺织企业不愿要。
四是供需过剩,棉价上行乏力。目前,全国每年棉花需求量在800万吨左右,除去进口量,每年消化国产棉约600多万吨。受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2015年底,全国棉花库存量共计1700万吨左右,相当于国内2年的需求量。也就是说今后2年即使国内不种棉花,国家也不缺棉花。况且,如今年国际市场上的棉价仍低于国内,每吨低近1000元。
如何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发展?
马俊凯建议,国家继续实施植棉补贴政策,避免棉农由于效益低而盲目改种粮食,保证国家用棉安全。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棉花生产政策,奖励10万亩以上的棉花生产大县。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产。加大高产优质、抗烂铃新品种的研发;推广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棉花“种肥同播”。加大棉花高产新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
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服务组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技术设备落后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应该积*淘汰落后产能,及早谋划转产,进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