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5月开展的棉花实播面积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为5118.9万亩,同比减少1290.9万亩,降幅在20.1%。其中黄河流域棉花实播面积为1106.7万,同比下降30.8%;长江中下游棉区实播面积为794.7万亩,同比下降37.2%;西北内陆实播面积为3152 0173 3840.9万亩,同比下降9.4%,其中新疆同比下降8.7%。除了新疆植棉面积相对稳定以外,其他地区棉花都呈现锐减趋势。
山东德州武城县某棉企负责人表示,现在本地棉花资源量有限,一般都是收购
此外,棉企在销售环节也陷入困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截至2015年12月中旬,今年企业一共加工皮棉1000吨左右,而去年同期加工皮棉4000吨,同比下降75%,主要原因就是今年棉花质量下降,下游客户需求减少。
据了解,当地收购加工皮棉主体长度在27-28mm之间,马值主要集中在5.0左右,棉花质量偏低,无法达到客户要求。另外,纺织行业不景气也对下游客户订单产生很大影响。2015国内纺企开机率继续下降,对棉花需求大幅减少。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1月份国内产销预测表显示,2015年度国内棉花需求量在715万吨,相较于2014年度的755万吨,同比减少5.3%左右。
一方面内地棉花资锐减,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出现递减,面对两大难题,棉企应该如何寻求突破,从目前掌握形势看不外乎以下几种选择。
一是开拓新疆,转移阵地。目前内地河北、山东、湖北、浙江等省企业纷纷前往新疆包厂,但2014年棉企经营并不理想,全疆近90%企业没有盈利。今年形势也不乐观,如果棉企想继续从事棉花行业,只能继续坚守新疆,别无其他选择。
二是顺势转型。中国棉花网记者在山东调研时发现,部分棉企开始转型收购加工玉米等粮食作物。当地棉花专业人士说,由于市场风险加大,加之企业无棉花可收,被迫转型收购加工粮食。
三是变卖资产,彻底关门停业。面对一些无论在设备、技术、人员还是客户方面都不具有任何优势的企业来说,早一点退出未尝不是理想选择。
随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和影响,国内棉企优胜劣汰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当然还有部分棉企没有做好登台的心理准备,但市场留给其缓冲时间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