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稳定玉米价格,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自2008年开始实施玉米临储政策,直到2014年,收储价格只升不降。
在玉米、
顶着如此大的库存压力,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降了,由2014年的2.24元/公斤降至2元/公斤,降幅为10.7%,这也是多方商议折合后的结果,且直到9月才公布。在收储价格公布前,市场便有了预期,玉米期货价格提前反应,3月便开始下跌,展开了一波长达半年的下跌行情,*高跌幅近30%,远远超过收储价格的下跌幅度。当然,这是资金博弈时对基本面事件的过度放大,但充分显示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预期性的功能。
玉米库存绝大部分都在国家的口袋里,随着库存的不断增加,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库容紧张,另一方面是财政压力。国家每年在农产品收储和补贴上投入的资金太过庞大,除了玉米,水稻、小麦和白糖也在实行临储政策。此外,棉花和大豆从2014年开始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在政策之手的呵护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脱节,内外价差高位。如果放任进口,那么国外农产品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市场,进而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不过,这种非市场化的竞争不可能长期存在。
就玉米市场而言,今年收储量或再创新高,国储库存也将大幅增加。这种情景让人想到棉花的政策改革。如今,棉花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新疆地区目标价格在152 0173 3840元/吨,而目前市场价格不到14000元/吨,补贴额度超过5200元/吨,国家财政已难以负担。或许,目标价格补贴也不是*好的选择。
此外,玉米属于三大口粮之一,国家在政策处理上会更加谨慎。个人认为,临储这两年或许不会取消,但在供给端改革的辅助下,继续下调收储价格或是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