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报告80余次提改革“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笔者读之,深有所感;思之,对于“行道难”的
一 是目标价格新政甫出,老问题未去,新问题又来。比如,新疆、内地政策不平衡的问题;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之后,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国内棉花价格如何与国际棉 花接轨的问题;配额政策的问题等。二是棉花行业面临时代压力。棉花、棉纺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依靠的是低成本。但是,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快 速上涨,港口地区用工荒时常出现,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日本以及港台地区市场份额逐步被东南亚国家挤压。如何破解中国纺织品服装 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三是棉农、棉企、纺企正在失去行业自信。据了解,2014年内地棉农数量锐减40%以上,预计2015年仍将大幅下降;棉企数量锐减50%,大量企业卖厂改行;60%左右纺企关停并转,留下来的要么是“巨无霸”,要么是“高精尖”。试想,一个没有多少主体参与的行业,除了冷清之外,就是没落了。
这就是我们整个棉花行业面临的问题,虽然2014年临时收储政策退出,推出目标价格政策,但在这旧政余波未尽、新政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中国棉业向左?向右?面临抉择。
笔者认为,关键还要把握好政策层面的执行。习总书记的治国方略概括起来是“四个全面”,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棉花产业难题的一把钥匙,简政放权,有权不能任性。
在 农产品种植上“放得开”。土地种什么由农民自己决定。对于一块土地,一个时期,是适于种棉还是种粮或是种植其它作物,农民*有发言权。所以说,到底是新疆 适于种棉,还是黄河流域或是长江流域,应该让农民自己去选择。政策是规则,政策只需制定出统一的规则,让所有“运动员”在规则下各展所能。
在企业加工上“抓得准”。比如,200型 企业生产出来的棉花,纺企到底愿不愿意用,结果是很多企业反映“不管大包还是小包,我们关注的是棉花质量”。所以说,让棉企与用棉企业直接对接,用棉企业 自然会选择质优价低的棉花进而刺激上游企业追求质量、规矩生产。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让棉价回归市场,有利于产业链的优化。
在原料选择上“有话语权”。纺企支付货币购买棉花,在临时收储时代,纺企只能购买国储棉,完全失去了话语权。现今,在目标价格时代,纺企使用什么棉花,买谁的棉花,完全自己说了算。不过,目前购买外棉仍受配额限制,企业间的不平等还是存在的。
所以说,要想做到大道至简,棉花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