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这个年很多棉农、棉企、棉商过得都不踏实。因为不知道
那么,2015年之后,内地棉花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咱先从棉农说起。众所周知,2014年大部分棉农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认识一位河北石家庄的种棉大户,这位大户姓刘,有10多年的种棉历史。他曾说过,只要没有天灾,就有他的一口饭吃。可是2014年,他却遭遇近10年来的**一次重大挫折。
2014年,在播种棉花152 0173 3840亩,精心呵护之下,单产达到497斤/亩,比其它农户产量高出10-15%。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是没赚到啥钱。他算了一笔账:
该大户说,与他毗邻种粮的一位粮农,本年度种玉米纯收益815元/吨,两者差距高达650元/亩。“主要是被低价新疆棉冲击造成的。”该大户认为,造成本年度内地种棉遭遇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不平衡。新疆是“差额”补贴,即跌多少补多少,而内地享受不到这个政策。这造成本年度新疆棉价格较上一年度跌了近6000元/吨,逼迫内地棉价跟跌。“但是新疆棉价大跌,亏得是国家,而内地亏得却是棉农自身。”该“大户”表示,只要存在这种“不平衡”的政策,内地种棉就只能亏本赚吆喝。
与这位“大户”遭遇相似,本年度内地几乎所有棉农既遭遇“卖棉难”,又遭遇低价打击,是伤钱又伤心。一位在河北沧州的老棉农说,他种棉有20多年了,**次感到了在内地种棉没啥希望了。他表示,2015年会把11亩棉田全部改种玉米。据他了解,2014年,当地棉花面积为130余万亩,而2015年恐怕就会降至100万亩以下。
2014年,内地几乎所有轧花厂都深受“无米下锅”之苦。如果没有了籽棉资源,不管是200型还是400型企业就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位山东400型企业老板朋友说,一家400型企业年加工量在1万吨算是正常情况,但是本年度以来,他们厂仅加工了约1200吨皮棉,机器平均两周开机一次,甚至一个月开机一次。2014年是他们厂自2007年建设以来加工量*少的一年。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14/15年度以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地区我国三大棉花基地70%以上轧花厂加工量在2000吨以下,仅有约25%超过2000吨低于5000吨,超过5000吨的轧花厂仅在5%左右,这种情况造成大部分企业利润难以保障。
在与轧花厂老板们的接触过程中,大家认为,内地已没有“油水”可榨,要么改营他业,要么关张退市;新疆地区虽有丰厚资源,但是基本也是“僧多粥少”,再者,在新疆收购必须取得“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工企业”资质,没有资质也根本收不上棉花来。可谓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唯有一死。
所以,若问内地棉花的前途在哪里?真得不容乐观,棉花种植、加工、交易正在内地逐步消失。而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是不是一些棉农所认为的政策“不平衡”,尚有待时间验证。有一个情况是,若中国棉花产业失去了内地这几个重要产区,失去了内地这些忠实的棉农,这些优秀的企业,是不是很可惜。反正笔者是思之就会感伤挺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