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棉:只能卖“白菜价”
截至12月10日,山东滨州、德州、聊城等地
棉农:弃种实非所愿
接近山东棉农的话,就会深切感受到大家对棉花的恋恋不舍。“不是实在没办法,我还是会选择种棉的。”10日,聊城一位“大户”老赵介绍,他今年 播种152 0173 3840亩棉花,单产460斤/亩,如今棉花已销售一空,平均毛收益1470元/亩。“费用太高了,光费用铺垫就1300多元/亩。”该大户表示。老赵 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棉人,已有20余年的种棉历史,是此行业的行家里手,周边不少棉农有啥技术难题也找他解决。“我从没想到自己会放弃种棉,因为我一直认 为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谈起棉花,老赵不由叹气,表示明年将“惜别”棉花。据了解,像老赵这样与棉花“惜别”的棉农特别多。
轧花厂:这是一个产业的终结
12月上旬以来,山东的400型轧花厂开机率不足20%,降至历史低点。德州夏津一位市场人士说,目前该县仅剩4、5家企业维持运转。注意,所 说的是“维持运转”。该市场人士认为,导致轧花厂如此消*的原因:**,内地棉花加工行业已是“日落西山”。2014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代之以直 补。但是对于内地直补显得十分“吝啬”,定额补贴2000元/吨的话,平均到籽棉上,大约补贴0.4元/斤一线。杯水车薪。第二,内地籽棉产量逐年下滑, 预计2015年将再创历史新低,轧花厂面临“无米下锅”境地。 “这是一个行业终结的前兆。”该市场人士认为,政策无法**市场,资源匮乏甚至枯竭,这两大利空一齐发力,成为压倒山东轧花厂的“两座大山”。
纺企:好一个“孔雀东南飞”
近三年,是国内纺织企业外迁建厂的高峰期。某纺织行业协会内部人士告诉笔者,2014年,纺织服装企业的日子不好地,除了原料成本飙升、劳动力 成本上涨外,“没订单”或“不敢接单”是近段时间纺织企业的*大烦恼。“现在订单转向东南亚国家的情况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越南、孟加拉国等地 投资建厂,国内则负两间完成研发、设计等业务。该负责人说,滨州某纺企就是产能外迁的受益者,该厂早在2006年在越南投资建厂,如今正准备建设第二个工 作,将更多业务转移至越南。基于原材料进口更便利、劳动力成本更低廉以及当地税收优惠等利好推动,该企业预计今年利润更加可观。综上所述,山东棉花产业的 “滑铁卢”是受中国大气候的影响造成,既有政策原因,也有行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进一步“优胜劣汰”、重新进行资源整合的一次大调整。看清了这个情况,至于 棉农、棉企及纺企在将来如何做好产业定位,如何发展,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