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一句话来评价姗姗来迟的新疆自治区和兵团《
政策出台前那段时间,大家感受*深的就是“吃不准”——吃不准政策,也就摸不透市场;吃不准价格,也就定不下企业营销策略。如今,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靴子落地,然而盘旋在大家心中的困惑都解决了吗?是不是企业从当前的操作都清晰了?未来的市场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经过了多轮传播、炒作、翻新、消化,刚刚公布的新政在很多市场人士心中已经没有多少新意,但如果细细品,还有不少可看可说可期待的内容。 由于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需要揣摩,所以在这里我权且叫它“玄机”吧。下面这组文字就是想剥茧抽丝,探究一下细则背后的玄机。当然,如同饮茶,各有滋 味,我的观点不见得全面准确到位,只要能或多或少有所启发就好。
**篇 补贴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从面积和产量两个方向发力。细则在如何发放补贴方面说得很详细,总结就是面积靠农业和统计口径重新测量,产量靠市场准入和销售凭证来摸底。而面积的准确性靠群众监督和行政方式抽查,产量则靠政府监管。 毋庸置疑,这样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新疆棉花面积和产量的数据数出多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也为政府真正掌握新疆棉花资源打下基础,为植棉政策的更加有的放矢提供了保障。
不过,在细品细则的同时,我也不免产生一些疑问,不知道是不是能够随着政策的实施予以明了,潜在的隐患得以化解?
问题一、细则能解决新疆棉花的数据准确问题吗?
新疆面积和产量数据事关补贴发放,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能不能做到客观、准确,能否靠细化规则堵住权力寻租空间还有待观察。目前投入相 当人力财力的新疆棉田面积两轮摸底工作已经结束,公示期基本也完成,但据了解有关面积数据的分歧依然存在。我们不禁要问,靠层层上报、村村公示和核查的方 式能否真正解决数据不准的问题,曾经的瞒报、漏报会不会又演化成虚报、多报?细则中透露出来要实行棉花面积核查制度、棉花种植信息管理制度等,表明了政策 制定中考虑到相关配套措施予以保障,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问题二、问责可否落实到位?
细则中以大量的篇幅提到如何保障补贴政策的落实,包括健全棉花种植面积和补贴发放问责机制,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公示制度,实行棉花加工 企业资格认定制度,防止本地转圈棉及疆外棉流入控制办法等等,责任界定很明确,边界很清晰,下面就要看实施效果了。目前看这方面在细则中体现得不多,比如 说问责制,如何问责,如果处理,细则上没有明确。当然,这也许不是一个细则能涵盖的,但如果问责不到位,即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保障,执行力度不够,就有 可能出现理想和现实脱节,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问题三、严防死守真能堵住棉花入疆的可能?
细则中提出疆外棉流入控制办法。我**时间问了圈里的朋友,至于能不能堵住,所问之人要不很含糊作答,要不说不清楚。严防死守的行政措施能否打压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特色行为,很值得期待。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的政策的调整可以兼顾公平,统筹资源效能。远的不说,就品质和地域优势而言,甘肃的棉花可以和新疆棉媲美,却被排除 在目标价格补贴之外,无论是站在“兼顾上下游利益”的角度,还是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不被抵触,尽可能少地触底线,兼顾公平同样很重要。
问题四、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会不会出现新的后遗症?
按惯常思维,越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政策,越是参与度高的群体行为,越容易在细节上出这样或那样的想不到,过去的质检体制改革也好,*近的 临时收储政策也罢,政策往往是边走边看,边出错边调整,所谓“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有试错的成分,不试怎么知道对错?所以,泼点凉水,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再好,也免不了在执行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后遗症。
目前我所能想到的后遗症就是新疆土地因植棉导致的过度开发。这恐怕是对未来产业发展*为担心的问题。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刚刚试水的**年, 新疆“帮忙田”从潜伏状态强势回归,棉花面积被改写,3000多万亩的数据还有可能被不断刷新,背后的含义是土地被肆无忌惮地开发,说肆无忌惮还比较含 蓄,有新疆的朋友用“穷凶*恶”来形容,随之带来的会不会是水资源的大幅减少、枯竭,甚至是生态灾难?希望这只是耸人听闻。政策实施目标中提到“保持新疆 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基本稳定”,“严格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遏制非法开荒,保护生态环境”。希望不仅仅是纸上的表达,更多地落到行动中去。
细则还展现了什么,潜台词都有什么,请看第二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