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国家
一、2013年棉花产业回顾
(一)全国棉花总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皮棉总产631.0万吨,减7.7%。市场数据653.1万吨,减80.6万吨,减幅 11.0%。总产减少源自面积减少和单产降一成以上。同时,原棉品质下降,生产成本略涨0.43%(平),产值减5.0%,纯收益减19.4%。减收主要是单产减,而样本农户
(二)继续执行临时收储政策,价格稳定。据中国棉花协会2014年3月12日数据,2013年度新棉收储611.4万t,其中新疆398.7万 t,内地212.7万t,临时收储均价19332元/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收储籽棉均价8.84元/千克,比2012年度略增2.1%。据监测,2013年新棉农民籽棉交售价格8.37元/千克,比2012年度略增0.5%。
(三)棉纱和纺织品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纱产量3200万吨,同比增7.2%; 布产量882.7亿米,同比增4.9%。市场数据棉纱产量3628.9万t,同比增8.9%;棉布产量393.4亿米,同比增长2.8%。居民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总额11414亿元,同比增长11.6%,但增速下降了6.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恢复两位数,出口额达到2862.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12.3%。
(四)三个“冲击”在延续是全国棉花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年原棉进口415万吨,同比减少19.2%;进口额84.4亿美元,同比减少 28.5%。然而,国内外棉价的差异大,1%关税下国内棉价高于国际5317元/吨,同比增长7.4%。虽然进口数量有所减少,但仍为第二个*高年景,致使国内棉花库存量高达近1000万吨。近3年进口棉的数量、价格和质量对国产棉的冲击很大。由于巨大价差和配额限制,2013年40%的关税税率进口原棉 66万吨,增长1倍。
二、2014年棉花产业走向和展望
2014年CCPPI继续下降,预测全国棉花产业将呈现棉纺“恢复性”增长和生产“缩减性”扩大的分化态势。即:受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和国内外棉价差缩小的双重有利影响,国内棉价将呈理性回落,价差缩小。受全球经济回升,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棉纺织用棉数量也将恢复性增长。同时,进口棉滑准税率基数提高至1000元/吨,减少配额外追加数量,原棉进口有望加以控制。在消费恢复性增长和进口适量控制条件下,国内库存减少,压力也将减轻。然而,受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与植棉高昂“四费”的不利影响,农民对棉价和植棉收益的期望值下降,稳定面积的难度加大。据监测,内地植棉意向减幅超过两位百分数,西北减少意向也在扩大。当前正值棉种销售旺季,然而各地棉种市场并不景气,处于徘徊之中比例很大。
三、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措施建议和意见
(一)有利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棉花在“农民必须富”中大有可为。2014年一号文件也有利好。如,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良种补贴和高产创建,主攻机采棉环节,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农业部提出种植业“三稳”和“三进”的工作要点,“三稳”即粮食稳定增产,
我国棉花生产成本将进入缓慢增长期。2013年全国棉花生产成本仅增0.4%,是缓慢增长拐点的标志。今春尿素等化肥出厂价降幅高达20%,不支持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劳动力单价成本已上升到一个高位,今后也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这将有利于棉花(农业)的增收。
(二)搞好新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启动农业保险。农产品生产采用“目标价格补贴”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有益尝试。从调研来看,地方要价过高。因此,要把握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设计的初衷,提出几点建议:
1、目标价格补贴的资金强度。建议选定主产品的产值和纯收益作为目标价格补贴的比照参数,设定低于一定目标的纯收益作为目标价格补贴基础数值。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西北棉区前3年(2011-2013年)植棉纯收益平均值827.8元/亩,假定以前3年纯收益平均值的92.5%即 766.03元/亩作为目标价格补贴的基础数值,这时单位面积补贴基数资金为256.1元/亩,对应棉农籽棉交售价为7.33元/千克,即每千克籽棉售价比前3年平均值8.39元/千克将下降1.06元,降幅12.6%。
2、同时启动农业保险。西北棉花目标价格资金256.1元/亩是基于正常年景。当棉区灾情发生或灾情偏重这一补贴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要采用农业保险措施。一是做到应保尽保和提高赔付率,这是解决农业生产因灾减收和致贫问题的有效对策措施。二是借鉴美国棉花灾害赔付做法,当收益低于预期值时保险补偿及时启动,政府只对超过预期收入10%以上的收入损失部分进行赔付,其余收入损失部分则仍由农户承担,农保针对一定区域而不是每单个农场(户)。
当目标价格补贴与农业保险同时启动,将可能保障农民植棉收益不减少。设计纯收益的92.5%作为补贴基础数据,设计农保补偿收益损失10%以上的部分,大致可保障植棉收益的稳定。
(三)加大棉花支持力度,稳定棉花生产发展。大力培育“代育代栽”的新型市场主体,棉花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经验要取得新进展;机栽棉和机采棉面积继续扩大,特别是内地机采棉示范积*性高涨,多地都在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启动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财政补贴试点,加大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植棉大户和家庭农场、棉花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