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棉企业认为新的棉花标准和收储标准在没有局部试验和精心准备的情况大不适于大范围推广,因为无论新疆还是内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集中收购期只有2-3个月,留给轧花厂学习、思考和分析的时间不多。
一、 资金将是棉纺织企业囤积一个月以上原料的*大障碍。按正常年景分析,8月中下旬开始南疆哈密、吐鲁番等地就有
二、 低于5万锭的小厂除了转型升级就是关门倒闭没有第三种选择。大中型棉纺企业在进口配额、资金支持相对充裕两个重要因素支撑下,产销形势尚能维持,而中小企 业只能“政府给什么样的资源,买什么样的棉花”或者铤而走险购买进口配额采购外棉,但价格也几乎没有优势。虽然今年按WTO协议发放1%关税内89.4万 吨进口配额中2/3以上是加工贸易配额;虽然后期增发的几十万吨配额也是加工贸易;只有与竞拍国储棉按3:1搭配的进口配额是一般贸易,国家一方面尽全力 促进纺织品服装出口,给予进口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给中小棉纺厂平等的竞争机会。但要想获得无论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进口配额 的前提是5万锭以内的规模。以国储棉竞买为例,表面上一捆棉花以152 0173 3840元/吨拍到,按3:1折算(目前市场上一吨滑准关税配额的转让价格在 3350-3380元),相当于竞拍一吨棉花的成本只有17880元/吨,而没有资格的小厂的成本却要高度1000元/吨以上,国内小环境下尚且无法平等 竞争,更不要说与棉价低5000-6000元/吨的印度、巴基斯坦棉纺纱竞争了。
三、 2013年度无论期货还是电子撮合的发现价格、套保作用继续弱化,对棉花企业、棉纺企业而言又是一个“敞口”风险的年份,内外棉花市场仍将“各行其路”。 发改委表示“我们政府相关部门认为应该保持现在棉花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包括储备棉投放和进口政策都应该继续保持稳定。”毕竟保护棉农、稳定棉花种 植面积和争取国际市场棉花话语权、不受制于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容质疑的,配额调控、收抛储以及商讨中的棉花直补都是实现这一目的工具或手段,在国家棉 花资源占**主体、国家加大产业调控政策的前提下,电子盘削弱炒作、投机,难出套保机会是必然结果。但棉纺织协会和部分用棉企业提出的国家储备棉品质问题 同样引人深思,为什么地产棉的轮出受到的待遇同2011年进口棉“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