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职责
为了推动“千斤棉创建”活动,高标准建设好示范基地,市棉花产业化办公室把“千斤棉创建”活动与开展“三万”活动为农民办实事紧密结合,与服务“三农”,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植棉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千斤棉创建”工作的领导。做到产业办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棉花协会与“三万”活动专班人员配合抓,聘请推广研究员沈金权为技术顾问,并与“千斤棉创建”相关单位签定责任状。一是与中棉所签订技术指导责任状;二是与专班签订跟踪服务责任状;三是与村组干部签订跟踪管理和督导责任状。领导的重视和职责的明确,为高标准推进“千斤棉创建”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撑。
2.抓好三个制定,全面规划“千斤棉创建”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市棉花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千斤棉创建”的实施方案,以保证项目有的放矢的顺利实施;二是制定技术路线,即良种应用、适时播种、抢板移栽、合理密植、促早防衰、科学施肥、综防病虫;三是制定创建目标,即亩平成桃8.5万个,平均单铃重5.9克,亩产籽棉达到1000斤。
3.强化科技普及,确保各项技术到位
一是召开培训会。播种前后我们组织专家到“千斤棉创建”示范基地,进行优质棉栽培技术培训,将优质棉生产技术普及到植棉户,做到每户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二是利用有线广播,及时宣传棉花田间管理技术;三是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管理措施,指导生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植棉技术的普及,保证了创建基地棉花平衡生长。同时,我们以点带面,在棉花生长过程中,认真进行“三桃”调查,及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通过仙桃日报、市电视专栏节目,将“当前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宣传到全市植棉区,指导棉花田间管理。
4.实行五个统一,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统一选用棉花新品种——“中棉所63”,为棉花夺高产打基础;二是统一播种。每年4月初,我们组织示范片区的棉农及棉花产业化办公室机关干部共70多人次,集中制作棉花营养钵和播种;三是统一药剂拌种。为防止油后棉苗高脚线苗,播种前用种子重量5%的“旱育保姆”拌种,较好地解决了油后棉迟播、高脚线苗、缓苗期长等问题;四是统一基肥种类用量。基肥每亩棉饼50公斤、含量53%复合肥30公斤、硫酸锌0.5公斤,确保棉花生长所需的养份供应;五是统一化调药剂。蕾期、花铃期、打顶后均采用“棉太金”化调,从而达到桃多桃大之目的;六是统一将油菜秆还田。油菜割后,用机械粉碎,将油菜秆打碎后还田,培肥土力,改良土壤。
5.狠抓技物结合,提升创建水平
在示范片区,我们将各项技术充分运用到棉花“千斤棉创建”的各个环节,并根据棉花生长发育需求,将种子、肥料、农药、调节剂等按时按量分发到棉农手中,指导棉农按方操作。两年来,我们无偿援助创建基地4万多元的种籽、棉饼、化肥等物资,印发技术资料700多份。
6.搞好跟踪记载,确保信息真实
一是实行专班指导工作记载。在棉花生长期间,我们根据各农户棉花生长情况适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并做好分户记载,督促到户到田块,强化跟踪管理;二是向参加“千斤棉创建”的农户分发全程监测登记簿,按时记载植棉面积、种子、农药、肥料用量费用及棉田投工、棉花产量、销售价格等一系列具体情况,确保信息真实,科学严谨为“千斤棉创建”提供参考依据。
二、存在问题
两年来,我们开展的“千斤棉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但比每亩达到1000斤籽棉的目标还有距离。主要原因:一是行距过窄。由于项目启动在年初,棉花前茬已种,厢宽(1.5至1.6米)定形,行距只有0.75至0.8米,棉花生长中后期中下部通风透光性差,对结铃有一定的影响;二是种植的前茬作物不一致。如麦套棉、油后棉,给棉苗平衡生长在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油后棉比重偏大。油后棉有效开花结铃期比麦套棉短,给争创棉花高产难度加大;四是气候影响。8月中旬及后期持续高温干旱或气温低连阴雨,严重影响了晚秋桃形成;五是棉区农田排灌设施老化,抗灾条件较差,能力不强。
三、明年打算
1.计划目标。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扩规、三年推广”的思路,2013年力争在全市推广种植25000亩。其中在杨林尾镇、三伏潭镇等部分植棉基础好,棉农自愿的植棉村组实施。
2.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创建机制,实行规范化运作,并层层落实责任,整体推进。二是狠抓技术培训与科技普及;三是抓好农田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全面推广“中棉所63”杂交棉选优新品种“中棉所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