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外市场需求乏力的现实,不少轻工产品出口企业选择开拓国内市场以应对危机。在第112届广交会上,参展企业表示,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发展的逐渐成熟,内销市场的潜力正逐渐增大。
面对外需不振的严峻形势,外贸企业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出路。在第112届广交会上,除了研发、创新、品牌等“招数”,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当下企业应对危机时用得*多的办法。
内外贸齐头并进
以前由于成本和价格的原因,走中高端路线的市下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依靠外销,而现在,国内市场已占据产品总销量的30%。“内贸外贸‘两条腿’一起走路,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增强。”作为*大的喷雾器出口企业,市下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样描述对国内外市场的思考,“做国内市场并不只是因为外销遇阻,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而国外市场有我们主要的客户,也绝不能放弃。要做的是加大产品的研发,提高附加值,在练内功上下工夫。”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上海畅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敏:“我认为,对外贸企业而言,国内和国际市场*好‘对半开’。中国本土就是世界*大市场,如果不能在这个市场上立足,说明企业的营销有一定的缺陷。”
面对国际市场的低迷,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
实质性操作有难度
虽然国内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习惯了做外贸生意的出口企业来说,如何打开通向国内市场的路径却是个难题。以玩具行业为例,目前,国内的玩具销售渠道已经从百货商店分离出来,更多地选择专卖店渠道。但这一模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成了困扰外贸企业内销的难题。
几年前就开始寻找国内的合作商,但“因为之前一直做外贸,不太容易找,更不能因此降低标准。选择切入点很重要,我们筛选了几个做家居装饰类的优质企业合作。注重产品适应国内市场的创新,拉开距离,才有优势。同时,注重对商标、专利等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痛的转变”是许多外贸企业在内销之路上都经历过的。比如,回款时间长、大超市的不对等条款等,“花钱买经验的事儿”也不少。
广交会上,不少企业慨叹,内贸的交易方式、规则、渠道、专利保护等都是出口企业内销绕不开的门槛。“时运不济。”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这样描述现在的状况。大环境不好,贸易风险也会增大,稍有疏忽还会遭遇贸易壁垒。不过,更让他有些懊悔的是,应该早几年下手国内市场,“现在经营困难的外贸企业很多,想转内销的企业也很多,竞争自然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