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农机研究所张凤元在其发表的《我国棉柴收获机械的研制历史及现状》一文中指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对棉花秸秆收获机械的研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制出较多棉花秸秆收获装备。如中国农机院以及山东、河北、湖北等省农机研发部门都曾对棉秆收获机进行过研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定型生产和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拔棉柴已经成为农村一项较重的体力劳动,农民迫切需要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的拔棉柴机。另外,
拔棉柴机不仅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程度高,而且棉柴粉碎后的回收再利用,也孕育着巨大商机。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拔棉柴机也面临一个普及推广难的现实窘境。山东省潍坊市同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牟文宗表示,目前除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花主产区外,拔棉柴机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普及应用率相对较低。以潍坊市为例,很多做了多年农机销售生意的专业经销商都没有拔棉柴机这款产品。在种植量较大的情况下,很多种棉用户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雇佣人工收获棉花及棉柴。
业内人士表示,拔棉柴机推广应用率不高,一方面和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以家庭为单位的棉花种植面积较小,受土地面积以及使用成本所限,农民较少选择使用拔棉柴机;另一方面,从产品角度讲,一些拔棉柴机存在漏拔率高、拔断率高、易拥堵、适应性差等缺点,机械性能不够稳定、产品质量不够过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
据农业部农机实验鉴定总站李博强介绍,目前我国研制出的拔棉柴机,主要有铲切式、提拔式和联合作业式3种。铲切式机器从根上切掉棉柴,棉根留在地里。棉花收获以后,在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在棉田里直接播种其他作物。而提拔式拔棉柴机则是将棉柴连根拔起。
据悉,铲切式拔棉柴机的收获部件一般设计成“人”字状的大锄铲,作业时,悬挂在拖拉机前面,拖拉机高速行驶,而人字形铲入土一定深度穿行,利用拖拉机向前行进的力量切断棉根,并使棉柴向上抬起,自然堆放至地面;有的机型在拖拉机后牵引一搂耙,把棉柴搂集成铺条。这类拔棉柴机,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缺点是要求机械化标准种植、残留棉根较多、铺放不整齐。
棉柴根茎较硬、不易腐烂,在土壤里存留时间较长,达不到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而且棉柴根系中含有作物致病菌,影响棉花生长,从农艺上讲,需要将棉秆连根拔出。而提拔式拔棉柴机做到了这一点,使用起拔机构把棉柴从土壤中提拔出来。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以上两种拔棉柴机主要是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机型,收获效率受到限制,中间处理环节多,后续作业仍然费时费力,且受地域性影响显著,无法满足规模化收集需要。因此,近年来,适用于规模化作业的集收割、捡拾、喂入、切碎、抛送、装箱、卸料为一体的大型联合收获设备逐渐占据市场。生产此类机械的河北一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销售部韩部长告诉记者,此类机械多为自走式,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使用,一次耕作4行,1小时可耕作棉田0.5公顷左右,棉柴拔出后不断根,并能将其全部粉碎回收,实现棉花秸秆的回收再利用。
在牟文宗看来,拔棉柴机的研制推广要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应根据我国棉花种植地域特点,开发多样化棉柴收获机型,如适用于内地小块棉田或山地作业的小型拔棉柴机,拔完后,可以人工收集成捆,机动灵活、投资小;而对于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的大片棉田,开发大型自走式棉柴联合收获机。
“我购买了一台拔棉柴机,一到冬天就忙了起来,农民省力省钱,而我则赚钱。”山东省邹平县九户镇程家村农机手程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现在,像程才一样的农民不在少数。随着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逐步提升,拔棉柴机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赚钱致富的一大法宝,很多新时代的农民靠拔棉柴机吃上了“农机”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