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三数据出乎大部分棉企、纺企的预料:其一是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435.8亿美元,增长14.1%,5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18.34亿美元,同比增加7.35%,环比增加16.14%,增幅加快13.81个百分点,进出口数据的双双触底反弹对恢复涉棉企业信心和稳定棉价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部分企业对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的“含金量”和可信度仍持怀疑态度;其二是央行意外宣布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但股市、期货、电子撮合等市场甚至连“一日游”的行情都没有出现,与国家积*刺激政策相对应的是“利多出尽见利空”的恐慌情绪,一些大的国际投行(如高盛、大摩等)对大宗商品“喊多做空”不无关系;其三是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我国纺纱的总产量为266.9万吨,同比增 11.2%,环比增1.3%,2011.9-2012.5月纺纱总产量2322万吨,同比增14.4%,看到如此坚挺的数据,棉企、棉纺厂不知该做何感想?内需和出口疲软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在亏损边缘挣扎或逐渐被迫减停产的中小企业应该很庆幸被“忽略”了,没有给纺织行业统计数据抹黑。当前无论电子盘还是棉花现货的价格,既严重跌破棉花加工企业成本(新疆棉企),也让棉纺织企业在原料采购上“进退两难”,相信有关部门在制订2012/13年棉花政策上也被逼入死胡同。
业内分析,2012/13年度国家收储价还可能将成为全球棉花的*高价,国内棉花加工企业或将全力交储以获取微薄的利润空间。那么当前利空的因素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呢,个人认为包括:
一、棉花整个产业链太长,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化工产品甚至金融属性都客观存在,不管哪一个环节受到供需、经济的冲击都会在棉花上有所显现。当前*大的利空是对2012、2013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或软着陆的担忧,棉纺织业、服装业等实体经济因出口不顺、人民币升值以及“去库存化”缓慢等原因二季度止跌的势头并未显现。
二、 行业对下游棉纺织企业对棉花价格消化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转型能力估计过低,110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在一片呼声中下发,但棉纱、坯布等价格均随国内棉价大幅下调,市场依旧孱弱不堪,相当数量的订单还是被东南亚国家抢走。一些企业表示,只有5月份以山东某纺织集团为首上调棉纱报价1000元/吨以上的短短几天里销售、客户采购快了一些。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因我国棉纺厂大量使用进口棉、地产棉,大幅降低了新疆棉的使用比例导致棉纱、坯布的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一些操作印度纱、巴纱的贸易商、采用外纱的织布厂均表示,40S及以下棉纱,印度、巴基斯坦一些厂家的品质已高于国内中档企业。
三、由于2011/12年度美棉已经超卖,USDA适度的不断下调全球棉花消费量,上调期末库存(库存消费比65%以上),用低价冲击中国市场,中国政府虽然有400多万吨国储,但仍无法掌控国际棉价,只得通过提前公布收储等政策来保护棉花产业不要走上大豆、钢铁、橡胶等“不归路”。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即使按国家公布的收储价对应的
四、 美国以及中国、印度各主产棉区的天气状况到目前为止比较理想,区域性的灾害气候不多见,一旦本年度全球范围内丰产,全球棉花供应将远大于需求,当前ICE 指数70-71仍处于历史的相对高位。在5月份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