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8月份至今,棉价就不断经历暴涨暴跌的轮回,从每吨1.7万元开始一路走高,到今年年初达到每吨原棉3.4万元的顶峰后,又一路暴 跌,7月22日,中国
中小纺企库存压力加大
“去年虽然棉价上涨,但却是纺织企业近10年来日子*好过的时候,因为下游需求旺盛,纺织企业价格跟得快。”泉州一纺织企业负责人陈总感慨地告 诉记者,“今年3月份开始,棉价开始下跌,表面上看对纺织企业应该是好事,可实际上,下游的织布、服装企业对棉价盯得紧,棉价一降,就要求降低棉纱价格, 但是现在所用的纱很多是在春节前后棉价高位时购进,每吨在2.7万元以上,按照现在的棉价,每销售1吨棉纱要赔上几千元。”
纺织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压力,是下游需求的减弱,而需求减弱则源于下半年订单的不明朗。在晋江一内衣织造有限公司已经工作了4年的接单员小洪,这 段时间开始感受到压力,“上半年的订单虽然以小单、散单为主,但是总量并不少。令人奇怪的是,从6月底到现在,公司几乎没有接到任何订单,外贸订单的生产 周期是两到三个月,这就意味着,公司到九、十月份将无单可做。”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价大幅走高、人员工资提高等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棉纺织品的价格,不少国外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 移。外贸订单减少,市场需求降低,导致纺织企业库存不断增加。近几个月来,不少纺织企业的棉纱库存量达到两个月左右,而正常库存为15天至20天。
和供应商共担风险
从纺织服装产品的价格传导来看,在综合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从棉花、棉纱、棉布,再到服装等终端产品,价格逐步往下传导。棉价暴涨暴跌,不仅会导致上游棉纺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和市场风险,下游服装企业也难以摆脱被原材料价格波动束缚的局面。
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达认为,针对原材料波动的问题,匹克采用了和供应商风险共担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以往交货后60天再付款的方 式改为即时付款,这样材料供应商就会有足够的资金去提前购买原材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材料波动带来的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
“供应链管理,不是简单地从上游棉纱厂发一张单到下游服装厂,而是通过订单的带动,加强对上游纺纱厂、纺织厂、印染厂等企业的影响,与他们建立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让成本降下来。”许志达称。但是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来控制原材料波动,不仅对企业财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要求 企业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能够将价格波动向下传导。
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在过山车的行情里,要想减少棉价波动造成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更为常用的方式,则是往高附加值、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在棉价上涨到顶峰的时候,福建宏远集团就通过全面调整纱支、工艺和产品结构,减少用棉量,同时加快竹纤维等非棉类天然纤维的研发,来降低对棉花的依赖。福建鑫华和石狮文兴集团等企业开发的麻纤维、玉米纤维等新型天然纤维也受到越来越多服装企业的关注。
同样,与单纯的代加工企业相比,由于棉花占总成本的比例小,品牌服装企业受棉价波动的影响也要小得多。“品牌服装的批发价格平均占到售价的 30%到40%,而棉花成本平均只占批发价的20%左右,品牌服装的大部分成本集中在品牌宣传、店面扩张等费用上,加上品牌服装通常会提前一个年度设计服 装,因此其库存充足,所采购的面料是在棉花价格波动前购进的,借助品牌服装的采购周期得以减小价格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