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2010棉花年度还剩下一个多月,2011年度的新棉有望提前上市,下年度棉价将在怎样水平,又将如何演绎呢?
目前国储棉资源仅在30万吨左右,难以对市场形成有效调控,这与国家希望稳定棉价、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的初衷相违背。历史上,国储棉增加储备的渠道主要有二:一是进口外棉作为储备(通常发生在进口棉价格低于国内棉价的情况下),二是收储国产棉作为储备(通常发生在国内棉价出现急速、恐慌性下跌的过程中)。经过连续两年增产,2011年全球供不足需的状况得到扭转,这为国家收储提供了可能性。两个渠道都有可操作空间。
为稳定棉花播种面积,保证市场供应,2011年3月底,国家宣布将于2011年度启动临时收储预案。该预案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 3月31日,临时收储价为152 0173 3840元/吨。适用收储预案的棉花主产区涉及13个省区。收储棉花为2011年度生产的经过公检的427级及以上的大包棉。 2011年6月底,中国棉花协会根据“收储预案”制定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折成
与往年收储政策不同,2011年临时收储预案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限价不限量,符合要求的皮棉均可交储;二是将籽棉收购价、棉籽价格与
若棉价持续在20000元/吨上方,2011年度的临时收储预案可能无法启动。国家将考虑进口外棉填补国库;若新年度棉价持续下落,低于在152 0173 3840元/吨的收储价1000元左右,将吸引交易商在现货或者电子市场进行买入操作。对国内棉市有托底作用。
从外棉远期报价看,船期在2011年9月-2012年3月的,外棉报价在20000-23000元/吨附近,船期在2012年5月-10月,外棉报价在18000-20000元/吨左右。预计棉价在收储预案有效期内将围绕20000元/吨上下3000元/吨左右震荡。在2012年收储预案失效后,将延续长期下行走势。临时收储预案的启动为棉价从高价向正常棉价回归提供了缓冲和过渡。
由于目前国内棉花产量仍不足以供应棉纺企业生产用棉需要,加上国家的收储需要,使棉价在2011年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11年度中国进口外棉数量将有明显增加。高棉价将刺激未来两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也同时抑制用棉需求过快增长。产量提高、需求稳定将引导棉价在未来1-3年内逐渐回归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