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月份以来国内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价格开始止涨下跌,尤其是进入11月以来粘胶短纤跌势明显加大,其中1.5D×38MM粘胶短纤国内市场中心价格由十一月初的152 0173 3840元/吨降至今日16500元/吨。目前国内市场粘胶短纤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仅粘胶短纤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而涤纤价格则由9月20日开始一直处于下跌的通道,价格也是由当时的14000元/ 吨直降至当前的10700元/吨,近一周的价格表现也相对稳定。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涤纶纺纱厂也是叫苦不迭,亏损严重,部分开始适当减少开机机台,有的涤纱厂家甚至每吨直降千元大甩卖。以32S涤纱为例,价格从18000元/吨降至目前的15000元/吨,广东市场个别出现14600元/吨的超低价。
相比近两个多月来化纤短纤的大幅下跌行情(2000-3000元/吨),国内棉花在经历上半年的暴跌加之八月份以来国内棉花在国家出台19800元/吨的收储价之后,开始止跌反弹,然而随着新棉的大量上市,这种短暂的上涨行情也只只是“昙花一现”。行情回顾如下:
8月20日以来国内棉花现货市场显示回暖迹象,市场成交较以前活跃。北京、山东等地一些大的棉花贸易公司也称:“近日要货的人多了,新疆棉好卖了一点,低等级棉花销售一般,价格说实话倒没有多少上涨。笔者分析认为,一方面近
虽然棉花价格近日开始止跌趋涨,这波反弹的行情并未延续多久,很快随着国内新棉的大量上市场,加之仍有不少陈棉花囤积在商家和厂家的仓库里,纱厂对棉花的需求数量有限。另外当时尽管个别地区的外贸和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还需要时间来消化。2011年以来国内纺织外贸形势较差,但从八月份开始广东地区的一些中大型港资针织企业的订单有所增加,企业开机率较七月明显上升,个别厂家达到****的开机率。但这些个亮点要真正传递至*上游的原料棉花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当时的棉花市场影响微乎其微。特别11月初结束的广交会已让不少出口企业再次感受到严冬的寒冷。国内在有国家收储价的支撑下,近一个月累计仅仅下跌不足500元/吨,与目前的粘胶短纤差价在3000元/吨,与涤纶短纤的差价达8700元/吨。
相比目前纽约期货近1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农民种植棉花的成本及国内持续高攀的劳动力成本,加上国家出台的棉花的收储,棉花、化纤短纤后续下跌空间已经很有限。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说目前寒冬已过的原因,那么后期是否会迎来春天呢?
一方面,临近年末,加上原料价格已处于相对的低部,部分有实力的厂商一定会适当加大原料的储备。
近期笔者也与部分有实力的纺织大厂及浙江一家大型的色纺纱厂家在交流行情时,大家一致认为棉花价格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的底部,部分厂家表示若棉花质量较好,价格合适可以采购棉花进行适当的储备。多数纺织厂家的原料采购负责人认为国家出台的19800元/吨的收购价是他们目前敢于出手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2012年的纺织销售市场大家还是充满期待。
另一方面,周边主要纺织品出口竞争国家动荡不稳,加上国内出口途径的多样化也不会使我国的出口额出现大幅跳水的状况。
尽管近几年来国内纺织业受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人工短缺、及电力供应不足、原油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等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国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仍呈现增长的势头。
今年1-9月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861.69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7%。其中国内服装对欧盟出口增长约28%,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所占份额约为29%。对美国出口增长约14%,比去年同期下降14%,所占份额约19%;对日本出口增长24%,比去年同期提高 23.5%,所占份额14%。以下列表表示1-9月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前20个国家或地区的金额情况:(单位:万美元)
据介绍,广东、浙江、江苏、上海为中国服装出口的前四大省市,出口额增幅均在17%到25%之间,总体态势较为良好。此外,福建位居第五位,年初以来出口增速一直节节攀高,增幅高达41%。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鉴于未来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速将有所减缓,这不利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计今年中国纺织行业全年增速将与去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