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11月份以来1.4D国内涤纶短纤、1.5D粘胶短纤的市场价格集中在7200-7400元/吨、152 0173 3840-15300元/吨,与3128级棉花的差价分别在8500元/吨、800元/吨以上。由此引发了涉棉企业、研究机构及纺织主管部门对棉纺织企业采购上“增化纤,降棉花”的疑虑和担忧。考虑到10、11月份新疆棉出疆受运输不给力、外围大宗期货商品以及用棉企业集中补库、皮棉成本高等多重利好的支撑,新疆棉内地库的提货价普遍在16000-16500元/吨(2016年轮出的高品质国储棉新疆棉的市场价格也逼近16000元/吨),对大部分中小纺纱厂、织布厂、面料厂和服装厂、外贸公司接单而言,棉花“高成本、低利润、风险大”的标签短期很难签下来。10月份以来中小纺企减棉增涤的操作一直在进行,对低等级、低品质棉花消费产生的影响将在2017年上半年体现;而大型纺织企业从产品的稳定、客户的稳定及纺纱利润的角度考量,增涤现象不会很突出,对于消费量上,棉花下滑、化纤增长既需要大力关注又没必要夸大!
那么促使中小纺企调整原料采购、产品结构的原因有哪些呢?
**,
其次,国产C32S及以支数棉纱相对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没有任何成本、品质上的优势,低端、低支纱市场沦陷不可避免,一些中小纺纱厂不得不提前布局,相较于棉纱,
再次,进入11月份各中小棉纺织厂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上升,还贷、材料费结算及年底工资、奖金等等支出使厂家不得不尽可能的降低原料占压现金额度、尽快实现纱布库存变现及外部赊欠款回笼,涤纶短纤等化纤原料单价低且波动幅度较小,纱厂以维持生产为主。
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部分棉纺厂表示,减棉增涤只是短期行为,毕竟涤棉纱、涤粘纱的内外销空间不大且需求并未真正回暖,一旦2017年1-3月份国内棉价下跌至合理价位,纺C32S及以下支数纯棉纱有利润且销售顺畅,纺企仍将回归棉纱为主、混纺纱为辅的生产格局。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