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生态纺织品发展中经过努力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鄂尔多斯"羊绒产品通过国际生态产品检测,被认定为可直接与皮肤接触、*新型纺织生态"信心产品",从而实现了我国生态型绒纺产品"零的突破"。河北保定雄亚纺织集团生产的"雄亚"、"雪柔"、"鹿王"、"金瓜"等毛绒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生态纺织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在2001年9月举行的中国生态纺织品研讨会上,北京铜牛针织集团、杉杉集团公司、九采罗彩棉公司、报喜鸟集团公司等18家纺织企业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生态纺织品贡献奖"。此后,湖南的"中国虎"衬衫和"忘不了"西服于2004年获得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颁发的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和天然纤维产品标志准用证书,这是湖南生态纺织品认证实现"零的突破"。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家纺织生产企业获得了生态纺织品认证。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生态纺织品研究、开发、生产领域的重大进步。
面对已经到来的绿色浪潮,我国纺织业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对于生态标准和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产品绝大部分是按照现行国标生产出来的,已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新需求。
我国的纺织标准大多是参照前苏联的纺织标准制定的,产品标准按照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等分类。同欧美国家的标准相比,对*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得不够充分。检测项目与国外标准也有很大差别,对涉及安全、卫生的项目未列入强制性检验,因此按现行国家标准生产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对纺织品毒理性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有关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技术和限量标准尚属空白。
另外,我国纺织品从产品开发、原料采购到染整加工及废弃物的处理还没有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和生产加工污染等是纺织品生态毒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使用杀虫剂、防腐、防霉剂等,特别是印染行业一直是制约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瓶颈,生产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工艺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产品和环境严重污染。
在纤维原料选用上,应以绿色环保型纤维为原料。绿色纤维涉及以下方面:纤维生长或生产过程中未受污染;纤维成品在失去利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纤维生产的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纤维对人体具有某种保健功能等。
在技术上,今后要研究新的染料,精心挑选或研制新型设备,以减少纺织品或排放物中的金属含量;改进染色工艺,探索循环技术;着手气相着色和气相整理研究;进行禁用涂料代用品和无害涂料粘合剂、无害抗皱整理的研究;开发将耗水量降到*低程度以及尽量回收利用剩余水量的加工工艺;从废液中回收有价值的物质及废物再资源化等。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