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经济开局不利,实体经济持续疲弱,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联储的加息计划受挫、欧洲央行加码负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跟随实施负利率政策。种种迹象显示,宏观管理者与市场之间的信任在削弱、博弈在深化,全球经济走向新的不确定性。展望二季度,全球经济疲软态势将会延续,金融市场趋向平稳,全球政策分化加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发布《2016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16年二季度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态势难以改观,发达国家将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发展中国家表现将更加分化。亚太新兴经济体有望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欧洲新兴市场经济将转为正增长,拉美地区继续深陷泥潭,中东与非洲地区的经济有望企稳。
《报告》认为,二季度,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望增强,外汇市场将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调整,股票市场将小幅反弹,债券市场收益率将维持在低位,大宗商品市场震荡筑底。未来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的四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的真实性及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和负利率政策的效果;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与影响;新兴经济体控制信贷风险与债务危机的效果。
从2016年一季度全球经济表现看,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落到荣枯线上,服务业PMI也大幅下滑,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报告》预计,全球GDP环比增长折年率仍维持在2.5%左右,继续低于全球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基于市场的动荡和美国经济的疲弱都超过预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团队下调了2016年全球2016速至2.6%。
根据《报告》,二季度发达国家整体上仍然处于温和复苏的态势,发展中国家表现更加分化:亚太新兴经济体整体有望维持在6%以上的增长,欧洲新兴市场将转为正增长,拉美地区继续深陷通胀与衰退并存的困境,中东与非洲地区有望从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回升中获益。
2016年全球货币政策将处于分化加剧的状态。《报告》认为,发达国家整体上维持超级宽松的政策周期,但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政策取向分化继续扩大。基于美国经济相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和美国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美联储加息进程将不会停止,但加息节奏显著慢于2015年底的预期。欧洲央行在3月份进一步降息和扩大QE规模后,预期全年保持该政策取向不变;日本央行将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水平,以对抗通缩风险和刺激脆弱的经济状况;英国央行全年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分化同样存在。亚太、东欧和非洲等地区都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空间,而拉美地区为对抗持续高企的通胀水平和遏制资本外流势头,仍将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报告》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依然较大,包括由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各国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债务风险,由欧洲难民危机与英国退欧带来的国际政治风险,以及由中东地区地缘政策角逐对国际油价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新的冲击。
此外,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延续温和增长势头,再度发生衰退的可能性降低,整体经济将小幅加速。《报告》预计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2%左右。2015年12月以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及外部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干扰了美联储预期中的升息计划,美联储放慢了升息步伐,在**季度维持利率目标不变。但鉴于经济衰退风险下降、就业状况改善迅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逐渐稳定,预计美联储将在第二季度提升基准利率25个基点。
2016年欧洲经济进入复苏的第四年,在低油价、弱汇率、负利率与量化宽松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消费成为首要引擎推动欧洲经济温和增长。目前,欧元区成员国复苏国家增多:除希腊外,其他成员国经济均保持增长或稳定,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就业温和增长;各成员国在削减财政赤字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结构与周期性因素,各国经济增速将存在差异。私人消费预计将成为今后几个季度的主要动力,QE加码带来融资条件便利升级,欧洲投资计划项目逐步推行,难民危机导致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这些因素将推动投资需求渐进性增长。外部因素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贸易疲软经济前景依旧面临下行风险,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拖累。总体而言,欧元区经济将继续复苏,并基本呈现缓步递增的态势。
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亚太新兴经济体的外部需求持续不振,出口下滑导致贸易失衡,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内需,财政支出、公共投资以及家庭支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胀低企为各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