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将怎样引领“十三五”开局

百检网 2021-12-16
    2015年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即将结束,能否简要概括2015年中国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张占斌:从整体上看2015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用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为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增长不及预期。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持续加大,2015年**、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7%和6.9%,从第四季度现有情况看,估计全年增速为7%左右,或者说全年增速为6.9%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宏观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经济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经济向好态势基本稳固,呈现出四个“双中高”的鲜明特征。一是经济增长缓中趋稳,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经济质量稳步提升,瞄准中**方向。四是经济福祉逐步共享,稳居中高收入行列。

    周景彤: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增长放缓。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6.9%,同比放缓0.4个百分点。预期全年增长在6.9%左右。从需求侧看,出口和投资大幅放缓导致总需求曲线显著左移。从供给侧看,中国相关行业生产也大幅放缓甚至负增长,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正常水平。

    二是物价保持较低水平。今年以来,消费价格低水平和生产价格持续下跌,反映出总需求不旺、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也凸显了在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力转换期,中国的能源、原材料等传统行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三是企业效益下降。一方面,需求放缓、产能过剩,企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和能力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出现结构改善、就业增加、节能减排取得进展等趋势。总体来看,尽管2015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还在增大,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涨幅保持低水平,结构调整快速推进,新兴动力正在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网上销售、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高速发展,总体呈现稳定发展势头。

    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时报:应如何判断2016年中国经济的前景?比2015年更好还是更差?

    张占斌:我们通常讲如何看经济形势,看经济前景,要有“四看”,即“看总量,看结构,看趋势,看动力”。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的前景,也可以从这“四看”的维度加以分析,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的中国经济会朝着量增质高、行稳致远的方向发展。从总量看,按照7%左右的增长率,估计2016年的经济总量将超过72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折合成美元为11.2万亿美元左右),人均GDP将超过8500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从结构看,2016年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尤其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快推进,可以预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加速态势。从趋势上看,当前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从动力看,“三驾马车”新的动力在积聚,“创新创业”动力孕育兴起,宏观调控政策仍有很大的助力空间等,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有力。

    周景彤: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的**年。从现有条件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形势难言乐观,中国经济发展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总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杠杆特征。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旧愁未消又添新愁”,全球通缩风险尚未消除,需求刺激政策效力递减,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分化,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步伐加快。特别是近期俄土战机事件、欧洲难民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为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了多层阴影。

    从国内看,前期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未来政策依然趋松,消费稳定增长且热点频现,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这些都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稳健运行。同时,全社会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新常态预期逐步趋稳,有利于促进经济主体开展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弱复苏,美国主导的TPP已达成协议,TTIP也正在谈判之中,中国对外出口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加之总需求依然较弱,产能过剩问题持续,企业盈利不佳,产业投资恐难有力恢复,由地方债、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不确定性。预计2016年GDP增长为6.8%左右,较2015年小幅放缓。

    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困惑?

    张占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很光明,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当前,经济运行的*大特点是行业间、区域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走势,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亏损严重,利润下降和价格下降的“双降”特征十分明显,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二是政策消化存在滞后期。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使我国经济**走出危机,并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目前,虽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可能对经济结构继续产生深远影响。三是部分改革发展政策难以落地。针对经济形势严峻的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为的政策措施,但从我们在地方的调研来看,“不作为”、“乱作为”、“等观望”等现象十分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改革效果的及时发挥。四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讲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矛盾,除了国内的一系列制约因素之外,还要看到明年世界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美联储刚刚实施加息政策,资本流动可能出现新的变动,明年全球能否实现预期增长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周景彤:2016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部分省份经济下滑过快等问题将更加突出,通货紧缩等新的经济问题开始显现。

    一是经济滑入通货紧缩的风险较大。从历史经验看,由于产能过剩严重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经济一旦陷入通缩,将很可能在一定期间内持续。2016年,我国经济供给侧去库存和需求侧不旺盛将继续压降一般价格水平,总体上存在陷入通缩的风险。

    二是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过快。2015年10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6.0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07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高。

    三是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高炉、浮法玻璃、焦化等企业开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持续负增长,相关行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仍处于被动去库存状态,预计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宏观政策将坚持宽松取向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明年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调整?明年经济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张占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精神,应当说,以优化政策为抓手,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一是用好用活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稳增长靠宏观调控创新、靠改革激发增长活力这一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思路。二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政策。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更注重解决长期的稳增长问题,目标既是保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又通过激活力、优结构、释放长期发展潜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加大调控的力度。可考虑结合“三驾马车”的情况以及行业和区域的变化情况,在重大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水利工程、安居工程、城市交通、地下管网、节能环保等方面定向发力。

    周景彤:2016年,经济增长仍旧低迷,“稳增长”应持续加码。为实现新旧动力的顺利转换,保持经济金融基本稳定,宏观政策将坚持宽松取向,在坚持扩大需求的同 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的管理和改革,着力点在加快改革步伐、释放制度红利,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举,扩大企业投资生产和居民消费,加快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新供给更好地满足新需求。

    更加重视积*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增速。从历史经验看,当前我国赤字率仍有提升空间,预计2016年赤字率将达到3%左右。加快推动和完成2016年重大水利工程、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并着力提供更加优质、多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大减税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消费领域的减税力度,以促进新产业的涌现和扩大消费新需求。落实已出台的针对“三农”、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以及“双创”等的税收扶持力度;加快研究制定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体现每个家庭的差异,切实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三是多措并举缓解资金约束。提高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继续推进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券,以项目资本投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地方基建、民生项目。继续推动PPP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发挥财政对社会资金的撬动功能。

    货币政策要继续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压力加大、“债务-通缩”可能性加大等新情况,加快构建货币政策新框架,更加注重弹性调控和区间调控,提高存量金融资产的周转效率。一是构建“利率走廊”新框架,可考虑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为上限,以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通过加大SLO、SLF等结构性工具运用,调控短期基准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低位平稳运行。二是继续量价并重,更加重视区间调控和量的补充。继续择机降准,弥补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基础货币缺口;考虑到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大。预计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万亿元左右,M2增长13%左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0个基点左右,降息1次左右。三是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防范外汇市场过度波动风险。放宽资产证券化品种限制,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高收益率债券等产品创新,提高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扩大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丰富交易主体,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

    同时,从目前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看,要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仅仅依靠财政、货币政策还远远不够,需要研究和建立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等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

    打好“四个歼灭战”需要多措并举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中央已经部署打好“四个歼灭战”,即应对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四大领域,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张占斌:中央已经部署的这“四个歼灭战”,实际上就是要积*化解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看,解决好应对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这四大领域的问题,既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谋划经济新蓝图的重要路径。当然,打好“四个歼灭战”,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要建立审慎稳健的金融体制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还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根本方向不动摇,为打好“四个歼灭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景彤:“四个歼灭战”点出了中国经济近期面临的重点挑战和困难,明确了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需求侧,供给侧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如前所述,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成本的快速上升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房地产业与几十个行业有直接或间接关联,房地产的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能过剩,同时房地产库存高企也会占用大量社会资金。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影响,各类隐性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守住风险底线的问题值得关注。

    这些关键问题指出了未来政策调控的方向和着力点,相关政策也将不断推出。

    产能过剩方面,在继续“消化一批、转移一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落实“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减少无效供给。一是强化环保、安全、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限制不达标产能进入;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合理信贷政策引导,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适当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贷款、发债等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三是完善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做好“僵尸”企业的有序退出,同时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各类企业中国企将是去产能的主要承担者,未来国企改革将加速推进。

    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加快形成符合消费新需求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担保体系和社会征信体系,加快社区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强物流市场管理,加大对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的清理整顿。

    房地产方面,不同区域的政策会有所区别,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坚持限购政策不放松,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是去库存的主要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大税收减免、信贷等政策支持;二是根据各地库存情况灵活调整棚户区改造、保障房政策,通过资金补贴或收购商品房等方式补充棚改房和保障房;三是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和推进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支持有就业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将宅基地进行土地置换,通过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其购房。

    未来经济改革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在经济改革方面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

    张占斌: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其中既有总量性、全球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讲,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增长动力的“青黄不接”,新旧产业出现“快打慢”现象。因此,谋划2016年的中国经济改革,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是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创业,以大众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双创”战略和政策的落地,实现创业激发和引入,以经济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调整,以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当然,其他领域比如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等等,也需要协调推进,力争*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周景彤:未来经济改革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做好突破:

    从需求侧看,重点要防止经济短期过快下滑。一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统筹好中央和地方的作用边界,同时要做好跨周期财政平衡。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创新投融资方式。三是着力构建货币政策调控新框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

    从供给侧看,重点要放在培育中长期发展动力上。一是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中国品质”,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提高竞争力、扩大消费、促进升级的重要抓手。三是鼓励创新,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四是加强和改善民生服务,着重在医疗、卫生、养老等短板领域,规范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供应和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所有制更加多样,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在以上几方面要有所突破,还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共识,激发全社会的积*性。当前,*关键的是要充分调动关键群体的积*性,尤其是企业家、创新人才和领导干部这三个关键少数。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