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完善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国务院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新疆自治区政府充分利用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成果,将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与专业仓储监管有机结合,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保障。综合来看,改革措施初显成效,公证检验发挥了积*作用。
根据《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和新疆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新疆棉花入库公检于2014年国庆期间陆续启动,2015年5月15日全面结束,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全国专业纤维检验机构,高峰期共有122个纤检机构、2592名检验人员参与相关工作,累计公检棉花437.28万吨(按照公定重量统计,编者注)。总体上看,“专业仓储监管和在库取样公检”制度真实地反映了新疆
棉花产量,科学地服务了市场价格监测,有效地防止了“转圈棉”,为维护国家补贴资金安全、保护棉农利益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防控信贷风险提供了有力抓手,为发展棉花现代物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口棉配额发放提供了重要支持。
为进一步发挥公证检验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中的效能,纤检机构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公检环节设置,由原来的加工企业在厂取样变为纤检机构在库取样,保证检验样品的真实性,倒逼棉花生产者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2014年度,新疆棉花白棉三级以上比重达到91.93%;平均长度28.55mm,较上年度提高0.25mm;长度整齐度指数82.73%,较上年度提高0.32个百分点;马克隆值A级、B级合计占比88.58%,较上年度提高3.01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27.83 cN/tex,较上年度提高0.61cN/tex,新疆棉花质量显著提升。
2015年,专业纤检机构将进一步完善公检环节设置和过程监控,着力解决在局部地区阶段性出现的公检周期过长、异常样品比例偏高等问题,并协助有关部门优化在库组批流程,促进公检数据与棉花生产、加工、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互用。
提高公证检验时效。
统筹规划检验资源,根据监管仓库布局增设公检实验室,满足就近就便检验要求;加强人员调度管理,提前安排公检人员,实现“人等棉”,对于少数跨地区入库的棉花,做到“人随棉走”;提高公检效率,公检时间大为压缩,大部分能够做到重量检验1天完成、品质检验3天完成。
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加强工作质量考核,强化检验过程监控,形成覆盖新疆入库公检现场和实验室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全程的实时可视化管理;降低异常样品比率,协商有关单位,拟由纤检机构和监管仓库人员对入库公检中条码异常棉包共同补挂事先定制的条码卡,做好相应登记,确保后续检验和数据采集不受影响。
优化在库组批条件。
向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提供公检数据接口,与其牵头开发的监管仓库组批系统对接,实现即时采集棉花品质检验结果并根据组批需要自动筛选,提高在库组批效率,降低操作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公检信息系统对接监管棉预约入库管理系统,实现提前掌握入库进度,动态考核工作质量。公检重量数据即时反馈加工企业。优化公检信息系统与各类交易平台的联通渠道,为贸易结算提供基础数据,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形成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发现机制。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