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作为一个环境敏感型和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制造业,与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密切相关。尽管增加投入不可避免,但是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企业顺应时势、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日,在湖北嘉鱼县召开的2016年全国纺织行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如是说。
资源环境压力大,绿色改造成“硬任务”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50%,纺织品服装出口所占份额达到37%。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行业也面临着高污染、高能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约束与资源依赖等多重发展难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援引2014年环境统计数据后指出,我国纺织行业用水总量为86.5亿吨,占全国工业用水量的2.36%,排在第六位;新鲜水取水总量为31.4亿吨,占全国工业取水量的8.10%,但是其废水总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却在全国工业中排在第三位。“从纺织行业来讲,水资源方面用水总量大,用水效率偏低,且废水总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因此,未来行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近两年来,随着资源与环境压力的不断变大,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化改造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节能减排和绿色化改造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
就拿本次被授予中国纺织行业生态文明示范企业的湖北嘉麟杰纺织品有限公司来说,总占地面积约20万亩的厂区内仅有两名专职清洁工。嘉麟杰项目总投资5.92亿元,在生态、绿色和智能化上都下足了功夫。它依托先进设备,改良高档织物面料的染整工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染整工序清洁生产。“我们一直担心,纺织印染企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会不会也把污染带到中西部。湖北嘉麟杰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将来的转移企业可以以此为样板。”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这样评价道。
在绿色化改造方面,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再利用纤维年产量约600万吨,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11.3%。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将废旧纺织原料通过物理拆解、化学降解后,广泛用于家居装饰、服装、家纺、玩具和汽车工业等众多领域。
“烧钱”只是短期,长期回报很明显
纺织行业在践行绿色制造的同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成本就是摆在众多纺企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纺织服装行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因此,资金和技术是制约这部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为关键的因素。由于成本较高,资金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上马一些环保项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说。
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彭剑彪也持相同观点,“节能减排就意味着要提高原料采购价、设备升级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废水废气治理技术。但是动辄数千万元的环保设备,以及后续的运营与维护费用,让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的纺织企业望而却步。”
对此,与会人士认为,在制定相关环保政策的同时,国家对行业内企业的扶持与引导也非常重要。希望国家和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期望更多更好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能够面世,避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情况。
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中心主任任文伟说,他们在做工业园区示范点项目时发现,纺织企业仍然被认为是耗能大户,在一些金融机构中被列入贷款黑名单,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会面临资金障碍。“希望地方主管部门改变思路,把一刀切的粗放式调控变成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调控。”
尽管困难重重,但纺织行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已是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实际上,这种改变早已发生。鲁丰织染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细特纯棉服装印染面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印染免烫面料产品开发基地。该企业的泡沫整理技术可使天然气烘燥能耗降低40%,用水量降低50%,染化料、助剂降低30%。江苏氟美斯环保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从边角废料和废旧滤袋入手,形成了“生产—使用—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每年该企业能回收8000余吨边角废料,同时在全国燃煤电厂、水泥厂、钢铁厂、垃圾焚烧厂等应用领域回收近100万吨废旧滤袋,开拓出了新的产业经济。浙江万事利集团新采用的数码印花技术装备,虽然一套价格要高达60万欧元,但是工作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0倍以上。
“根据我们的经验,纺织行业做清洁生产,可以省很多钱。大家不要怕投入,你投入一两年,顶多三年就能回本了,为什么不做?节能减排做好了,经济上的回报是非常明显的,生产成本下降,利润也会增高。”广东互太纺织董事局主席尹惠来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