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四大重点工程,树产业发展标杆!

百检网 2021-12-16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针织行业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出口稳中有增,全行业出口总额保持1000亿美元左右;“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对外投资有所增长。


《规划》提出了针织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四大重点工程:智慧工厂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品牌推进工程和全球布局工程。


4月13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六届“申州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办。《针织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在会上正式发布。《规划》对针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行业面临的形势,同时提出了针织行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下,针织行业稳步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连续五年实现增长,在纺织工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针织企业户数为5739户,其主营业务收入为7152 0173 3840.58亿元,与2011年相比累计增长24.4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1%;利润总额为398.36亿元,比2011年增长38.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3%;行业发展增速较“十一五”期间有所放缓。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为11%左右,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5%左右。总体上,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内销市场对我国针织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其中,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内销比重已由2011年的64.48%上升到2015年的72.62%,内销比重年均提高8.1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是,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针织产业“大企业化”格局逐步形成。201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为5739家,较2011年累计增长5.71%;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152 0173 3840.58亿元,较2011年累计增长24.4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1%;出口交货值完成1963.55亿元,占针织行业出口总额约30%左右;利润总额实现398.36亿元,较2011年累计增长110.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3%,远远高于纺织行业6.9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销售利润率5.55%,也高于纺织行业利润率平均水平(2015年为5.46%)。同时,行业涌现出宁波申洲、青岛即发、江苏东渡等销售额过百亿的针织行业领军企业。


发展目标绘制未来蓝图


行业持续稳步发展


行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出口稳中有增,全行业出口总额保持1000亿美元左右;“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对外投资有所增长。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继续推进服用、装饰用和产业用针织产品的均衡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传统针织面料、服装、袜子等品类的市场影响力,提升针织时尚产品的影响力。拓展针织产品的特种和高端用途及新的应用领域。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


巩固优势产品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的针织细分领域的优势品牌。形成10~1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饰品牌,拥有一批融入国际**服饰企业供应链的面料品牌。


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完善


构造体面劳动和安全生产的行业发展软环境,造就一批满足现代企业需求的优秀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完成行业人才更替,稳定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工及技师占工人总数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


进一步普及绿色发展理念,节能、节水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技术进步明显,相关新技术应用大幅度普及,绿色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发展一批现代产业集群


加大对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构建中介机构、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造就一批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具有较高区域品牌影响力的面料、经编、T恤衫、袜子、内衣、服装等为特色产品的示范集群。


重点任务为产业指明攻坚方向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新型原料研发应用方面,实现新型、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含高性能纤维)及各种天然纤维在针织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提升针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新型编织技术研究方面,重点解决针织整体编织及针织结构增强、针织恒张力编织技术,推广针织成形编织技术、经编集成控制与生产技术等。针织产品性能表征及数字化技术方面,重点解决内衣舒适性及评价指标,针织百检疵点数字化、智能化监控系统,针织成衣自动化等。新型装备研发方面,进一步研究新型提花装置及技术,满足针织装备的高速、精密数字提花的要求;研究针织成形技术的成形原理、成形工艺、成形设计方法及成形针织装备。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优化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上下游间密切配合,促进相关组织机构在政策、技术研发、管理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新原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促进面料、服装生产与设计师设计创意、设计理念的融合,依托设计创新实现对行业资源的整合。


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提升针织装备智能化水平。装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连接是实现针织行业两化融合的关键。在针织装备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嵌入传感器、软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及其他信息元器件,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形成信息技术与针织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开发具备数字通信、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智能化针织设备,加强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


提升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水平。优化针织产品智能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模式生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加强清洁生产宣传,积*推动印染企业-1.html">印染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平审核;推进印染行业准入管理公告工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减排的监督审核制度,推进印染落后产能退出;完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等有关标准,提高行业实施绿色制造发展的基础条件;运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开展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公布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名单,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清洁生产示范,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加快绿色改造升级。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广低碳节能先进技术。加强新型环保新设备及技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针织加工设备及技术,重点推广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及冷轧堆染色成套设备、小浴比染机、超低浴比气流/气液流染色技术、短流程快速清洁化染整技术、生物酶加工技术、数码印花技术、环保型染化料助剂等;推进污染物治理及清洁能源使用,重点推广定型机尾气净化装置、低氮氧化物排放煤粉锅炉技术、烟尘脱硫脱硝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天然气加热型定型机等装置和技术。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重点推广废水及废气余热回收技术、废水短流程双膜法浓水循环中水回用技术、废水脱色处理回用技术、丝光淡碱回收技术、废渣资源化和污泥减量化等技术及装备,工业园区采用集中供电、供气,进一步削减小锅炉比例。


完善产品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和标准化技术机构作用,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加强行业质量内控标准建设,提升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完善产品标准。积*开展新兴交叉领域和市场需求空白领域的标准研究,紧贴市场需求,围绕针织新产品、针织服装服用性能等领域开展团体标准研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推进行业品牌建设


建立快速反应体系。推动传统针织服装由以制造商为中心向以用户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化技术连接目标合作伙伴,将市场销售、服装与面料生产、原辅料与服务的供应商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成为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新的商业渠道。


加速行业品牌建设。坚持市场为导向,多种经营渠道相结合,不断加强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强网络销售渠道建设,重视渠道建设平台的选择、渠道冲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形成有效的网络销售渠道管理机制。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引导企业关注行业新技术动态,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技能竞赛和设计大赛。通过竞赛等方式推出和表彰行业人才。开展职业(如纬编工、经编工、横机工、服装制版师)技能竞赛,扩大职业技能竞赛范围,推动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新操作法的推广以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带动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企业适用型人才、**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在设计、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发展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不断强化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创新,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打造高效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以系统效率提升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塑造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推动集群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制造模式、创新模式和服务模式。


优化行业布局


中西部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将低端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腾挪出可以发展高端产能的空间,促进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国际资源有效配置。国际产业转移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国际经济协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作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针织服装制造业,将部分落后或低端产能转移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充分利用转入国的劳动力、土地、政策等优势,解决低端产能扩张或实现在转入地区的再造升级,并为国内针织产业向高端的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领域深化,加速转型升级提供窗口期。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实现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重点工程彰显产业转型决心


智慧工厂工程


智慧工厂是现代化工厂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配置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实现生产数据采集和生产计划的集中控制,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构建高效、节能、绿色、舒适的智能化、人性化生产企业。


绿色制造工程


完善绿色制造升级体系。绿色制造要求产品从原料、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全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效率*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针织绿色制造涉及针织原材料、低碳节能先进加工技术、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等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多项内容。强化绿色监管和企业绿色制造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推进环境/能源管理体系和认证。


品牌推进工程


提高产品创意设计能力。强化对纱线、面料和服装流行趋势把握,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研发手段形成良好的创意设计氛围。着力提升针织服装的设计创意水平,加强面料、终端产品设计师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协作,鼓励跨界品牌企业的交流学习,形成创意资源的无缝对接,使针织服装向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加强满足品牌企业、设计师要求的针织服装和针织面料的设计开发,提高针织产品的设计附加值。加强上下游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密切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流行趋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民族特色的创新产业。联合品牌企业开展针织服装动态秀展演。设立针织行业设计奖,激发行业创新设计的积*性和主动性。


全球布局工程


平衡低端产能转移与高端产能提质增效。引导企业“走出去”,通过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政策等环境考察,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将底端产能适当转移至要素成本、政策环境有竞争优势的地区,再造或升级企业生产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充分发挥自身资本和技术优势,利用转入地优势资源,实现我国针织产业的跨国经营和资源的国际优化配置。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