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表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
特色纱成为增长点 更多企业尝试非棉
从开工情况看,被调查企业中,前三季度开台率同比持平的企业占比66.7%,同比增加和同比减少的分别占比17.6%和15.7%。由于产品定位、经营情况存在差异,棉纺织企业在开工方面呈现出两*分化的特点。
被调研企业中,拥有纺纱设备的企业占比81.5%,其中前三季度纱产量累计同比持平的占52.3%,同比增加的占29.5%,略高于同比减少的企业比重。纱产量增长的企业主要品种以混纺纱、多组份纱、紧密纺、赛络纺、色纺纱等特色产品居多,但下游需求空间有限,增长幅度较小。纱产量减少的企业基本以纯棉纱、普梳纱、中低支纱等常规产品为主,同质化竞争较大。在使用原料方面,使用非棉纤维的比重同比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88.2%,超过1/4的企业增加了非棉纤维的使用比重。
拥有织造设备的企业占比46.3%,前三季度布产量累计同比持平的占比44%,同比增加的占比36%,同比减少的占比20%。与纺纱企业相比,布产量同比增长的企业多于同比减少企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棉纱线152 0173 3840万吨,同比24.4%,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2.4%。在进口纱成本优势的作用下,部分织造企业生产相对稳定。
纱布售价持续下降 纺企回款周期加大
今年以来,纯棉纱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持续下跌,企业频繁下调价格,在市场观望情绪过浓时,即便是降价销售,也较难出货。截至三季度末,被调研企业产品库存同比持平的占比48.1%,同比减少的占比30.8%,同比增加的占比21.2%。在市场低迷,价格弱势的行情下,库存增加则意味着亏损,控制库存成为当前纺织企业生存的关键。
被调查企业中,产品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全部在20天以上,其中在30~60天的企业占比40.8%,60天以上的占比18.4%。据了解,纺织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在贷款方面受到银行较多的条件限制。销售不畅也导致现金流动性减弱,部分企业资金周转率仅约2.5次/年。此外,从中长期发展看,设备改造、技术升级、产品研发等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纺企表示压力很大。
出口靠质量拼技术 接单受原料制约
被调研企业中,产品直接出口的企业中前三季度直接出口额同比持平的占比26%,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22.3%,同比减少的企业占比16.7%。纺织企业出口竞争力也出现两级分化格局,一些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产品,有稳定客户群的企业出口相对平稳;而依靠成本竞争的企业竞争力下滑较为明显,一批企业因受到海关核查加工贸易的影响订单减少,另有部分高端企业受到棉花进口配额限制,因无法按客户要求采购进口棉而被迫放弃部分高附加值的国际订单。
龙头企业实现盈利 转型升级合理布局
与去年相比,尽管在销售数量上略有增加,但由于价格持续下行,实现盈利存在一定难度。被调研企业中,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持平的占比44.9%,亏损面28.6%。尽管市场欠景气,亏损面高居不下,但依然有26.5%的企业盈利同比增加,一些龙头企业通过不断结构调整实现盈利,拉动着行业的发展。
被调查企业中,2015年投资同比增加或持平的占比62.6%,其中技改升级的占比56.1%,产业转移占比24.4%,新增投资占比19.5%。据了解,大部分纺织企业在积*筹划未来,结合企业的实际,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并积*以成本、原料、政策为导向进行产能转移及合理布局。
四大问题影响信心 期待充分市场化
被调查企业认为棉纺织行业目前面临*大的问题及其占比依次为:**,市场需求弱,占比51.9%;第二,成本上涨过快,占比46.3%;第三,原料矛盾突出,占比20.4%;第四,资金紧张,占比16.7%。预计市场需求回升时间越晚的占比越大。
当前,纺织企业对于市场复苏的信心不足,希望通过利好政策给予行业更大的空间并提振行业信心。对此,中棉行协呼吁短期内通过增加发放进口棉花配额保障优质资源供应,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给予纺织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