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企业和印染企业有一个情况,让人在分析报表时很揪心,就是行业大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致使分析他们的经营情况时前后、同期的可比性非常差,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可以参考的不包括“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两个科目,其它的科目影响不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析的意义也依然存在。 总体而言,从航民三季度报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概括为:行业很惨,航民不差。
行业很惨就不多说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
航民不差可以探讨一下表象和实质。
一、表象
总资产相比年初增长0.5亿至39亿,净资产增长2亿至26.1亿,同时负债还从11.3亿降至9.5亿,因为兑付了到期的2.53亿债券,净减少0.26亿有息负债。
利润表分解成季度看,可以看出一二季度同比下降0.5亿和0.66亿,三季度持平;但总成本三个季度分别下降0.76亿、0.98亿、0.35亿;在总成本的下降中,营业成本是主要因素,三项费用中管理费用反而是增长的,财务费用是下降的,二者差不多可以对冲一下。归纳起来就是,收的钱少了,但付的钱少的幅度更大。航民的成本里,直接材料占比*大,其次是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从常理推断和报表科目分析可知,人工工资没少反而增了,制造费用在染价上调了一些,收入下降了一些的影响下,可能也少了一点但不会太少,那么只能是染料价格的下降。得出染料价格下降这一结论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说明年初染料提价不过是有价无市而已,可笑的是雪球某**大V根据提价后的价格估算某染料企业利润至少50亿60亿,何其无知。企业的经营是动态过程,要观察各种可能相互矛盾的事实,*好还要能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特点、动态、趋势,才能谨慎的估计一个大概的范围。而且就算你是企业的财务总监了解了这些信息了,根据这些信息推测未来的利润,也一定会错得非常离谱。本人去年做某化工企业财务总监,每月的数据真详实无误,但估计利润没有一次准过,总有意想不到的事干扰,每一次都不一样。
把利润表分析情况对照现金流量表,才能大概看出,利润的质量其实不如去年,因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体现出的是真实利润,二季度转折点就出现了,未来几个季度估计也不会太好,但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航民依然得到了4.1亿+的现金,用来还债、分红、固定资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大现金也仅仅减少了1亿而已,资产负债表还得到了优化,这样的企业渡过寒冬应该不会有太大悬念。
二、实质
是什么导致了航民如此强悍的表现,如同彼得林奇定义的“沙漠之花”?
我想,应该是在于航民潜心在这个行业经营了30多年,聪明地选择了加工模式而非自营模式,并围绕低成本构建了自己的有效规模优势,同时还打造了一些深度竞争优势,如快速响应能力、嵌入客户业务等等一些小壁垒。航民的这些措施,使它的发展暗含了高价值企业的特征,比如印染加工模式可以降低库存、快速回笼账款而加速资金周转,这个生意模式显然不错;但为什么别人不能做?因为航民有低成本,低成本的一路路径是产业链一体化,从热电、印染、污水处理、织造、海运配套,还曾经准备收购染料企业打造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以降低印染成本;第二条路径是利用落后产能被淘汰的机会,横向打造更大的规模,这些规模在地域上集中方便管理,并逐步嵌入客户的生意中尽可能地增加用户的依赖性或者说转换成本;
在当前的行业情况下,我个人主观地认为,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迎来剧变,而航民以准备好了迎接这场寒冬并利用这场寒冬愈发壮大。
航民没有缺点吗?不但有,还非常让人头疼。一个是固定资产每年的重置影响自由现金流,每年固定资产重置从近4年来看在1.5——2.4亿左右,经现净流每年4.1亿——7亿左右,自由现金2.6亿——4.6亿左右。固定资产的重置严重影响了它的价值;第二个是虽然我觉得行业未来的胜出它会有一席之地,但是,在这种重资产行业,成长性在面临行业整合时是靠不住的,在计算概率和赔率时要把成长性不宜单列而是当做添头来算。还有个小问题没搞清楚:为什么航民总喜欢预测下一年的销售和利润?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