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
化纤行业已经直面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低位徘徊给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的困难,重新审视和反思以往高速发展中遗留和产生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经营理念存在的问题。如今,中国化纤该以什么样的调整姿态来面对已经成为“新常态”的国际国内化纤格局,从而在建设化纤强国的过程中真正**世界化纤的发展方向?
在刚刚闭幕的“第2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纤行业旗帜鲜明提出“以创新和产业链合作驱动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给迷茫中的行业指明了探索的方向。
期中成绩喜忧参半
结束了前些年快速的量的积累之后,今年上半年,化纤行业延续了自2013年以来的低增长态势,但产量增速下滑的趋势得以基本稳住。1~6月,化纤产量2152 0173 3840.1万吨,同比增长7.52%,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68个百分点。
质效方面。1~6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95.56亿元,同比增长19.53%,比一季度的4.9%加快了14.63个百分点,说明二季度行业经济效益比一季度有明显好转。行业亏损面24.47%,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了17.43%。近十年来,化纤行业利润率波动较大,*高值2010年高达7.16%,今年上半年却只有2.81%,还达不到十年来的平均水平,说明化纤行业还需继续努力提质增效。
新增产能。化纤产能仍然处于惯性增长阶段,初步统计,上半年投产的聚酯产能为262万吨,下半年,计划投产的聚酯涤纶项目还有200多万吨,但根据市场情况,部分装置可能会延期到2015年投产,实际投产可能不足200万吨。受市场不振和产能惯性增长的影响,主要子行业开工不足,涤纶长丝春节期间开工率降至50%以下,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4月下旬至5月初平均开工率达到了80%以上;氨纶行业则持续保持高负荷运行,粘胶长丝和粘胶短丝的开工率基本位于80%,涤纶短纤和锦纶行业则相对较差。
上半年,由于印染费用大幅上涨,化纤有色纤维销售顺畅,特别是再生有色长丝的利润空间巨大。加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印染行业影响巨大,但这孕育着化纤色丝新的机遇。
给予行业信心的几个因素
分析中国化纤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了3.02%,中国年均增长为9.28%,化学纤维年均增长是11.96%,远高于全球。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然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为2.8%到3.0%,增量绝大部分来自化纤;而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会由于技术的原因,并且随着全球分工的调整和中国经济的降速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端小平随即强调必须重视的三点:**,我们对行业的前景没有那么悲观,仍然看好我们化纤行业未来的成长;第二,由于全球分工调整,中国降速已成定局,中国企业家被迫考虑全球布局,“就化纤产业而言,未来全球的增量可以是中国人来做,但未必是在中国做。”第三,中国未来三年不用增加新的装置,仅仅依靠在建的装置和提高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就能满足5.5%的需求增长,而这个数字对全球化纤的意义在于:以中国化纤占据世界68%份额的地位,中国化纤这架引擎5.5%的增长,即能拉动全球化纤3.7%的增长。
而对于全球分工的问题,在充分考虑了东南亚国家对我国在世界主要出口市场的份额挤占和资本向要素成本低端流动的逐利性之后,端小平认为,本次世界布局的转移将不同于上一次,“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决定了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不可能依靠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来生产,所以中国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布局,而不是转移,不是所有的都在中国生产。”
对于国内的生存环境,端小平指出虽然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在减弱,但是我们可以寄希望于下一步向深化改革要红利,促进经济内生动力。端小平敏锐地看到了政府职能改革带来的机遇。他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政府改革GDP主义的政绩考核模式,这对化纤非常重要,“因为化纤有一个特点,低投入高产出,5亿元的投资往往可以带来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对地方GDP贡献很大,所以我们的地方政府特别热衷于发展化纤。如果没有了政府的冲动,那么企业迫于政府压力去干化纤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对我们行业来说非常有利。”第二是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我们的企业在化纤领域发展到一定规模、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可以进入到石化行业和PX行业?因为原来这个领域是垄断的,资本市场没有放开,这使化纤行业的剩余资本没有出路,只有把行业搞大,搞成一个不健康的状态。”端小平希望各方能够呼吁一下,尽快放开这个领域的投资。的确,由于PX和PTA严重的供需失衡,导致上半年PTA的价格乱象;而PX对国外高达65%的依存度,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高端、生物基、差别化产品创新的几个方向
从端小平提供的“八五”期间到“十一五”期间常规纤维的建设规模、加工费用等相关对比图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方面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常规纤维产能的改造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资源的另一种浪费。所以,大力发展生物基纤维、高性能纤维、差异化纤维,必然成为当今中国化纤行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突围的重要途径。
唐山三友集团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以优质竹浆为原料、采用莫代尔工艺制作而成的新型竹纤维——竹代尔,并与下游厂家联合,推出了内衣、袜子、服装等面向终端的产品;宜宾丝丽雅集团,这家从1984年即开始专业生产粘胶长丝的企业,立足生物基纤维,陆续推出了粘胶短纤(仿棉产品)、蚕蛹蛋白、羊绒蛋白等多种附加值高的新型纤维,力图在新的市场潮流中**市场……
来自中国化纤协会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企业加强差异化纤维改性和高档产品开发,比如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新一代仿真(功能性)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差别化纤维、竹浆纤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迅速发展,2013年化纤产品差别化率达到55%,高档面料及制品用化纤自给率达到82%;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7.8%。
生物基纤维方面:成立中国生物基蛋白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以壳聚糖纤维、PDT纤维、竹浆纤维和蛋白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纤维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总体具有国际水平。
近几年,高性能化学纤维领域发展迅速,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进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战略布局,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新产品个性化明显,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几乎覆盖所有品种。2013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8.7万吨,实现出口共计3.8万吨,行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朝向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和制备与应用过程绿色化发展。
但是端小平也指出,当前,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称之为“三期叠加”:一是瓶颈期,我们实现了产业化,实现了高性能纤维中中低档次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但是需要向中高档次突破,包括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突破;二是阵痛期,特别是碳纤维,“大部分碳纤维生产企业不能盈利,这是对一个企业的发展非常致命的,我们的企业还能支持多久?”第三是迷茫期,下一步该如何走,何去何从?这都是需要我们的行业和企业一起思考的重要问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