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湿摩牢度要求高的外销定单,常常受阻(定单无法承接或接了定单无法交货)。因而,如何提高染色产品的湿摩牢度,满足外销市场的需求,已成为
所谓染色布的湿摩擦牢度,是指用湿态的白布,在规定的条件下与染色布进行摩擦,然后根据白布的
显然,造成湿摩牢度不良的原因有二:
其一,
其二,染色布表面有色
可见,织物(或纤维)表层浮色
1 染料的选择
不同结构的活性染料,其
1.1 溶介度要高
因为,染深浓色泽染料用量多(通常>5% o.w.f),倘若染料溶介不良,不但会影响匀染效果与染深效果,更会造成浮色染料增多,各项色牢度下降。
1.2 固色率要高
因为,染料的固色率越高,染深性才可能越好。其
1.3 直接性要适中
这是因为直接性越大,染料的易洗性越差,染色后以物理状态残留在
然而,染料的直接性也不宜太低,不然浸染染色时,会使吸色阶段(一次吸色)吸色过慢、过少,导致固色阶段(二次吸色)吸色过快、过多,不仅会影响匀染透染效果,而且会使浮色染料增加,降低各项湿牢度。
近年来,国内外的
**,染料之间具有良好的加合增效性。即2-3只染料相拼,其得色深度接近单一染料深度之和,因而具有良好的染深性。
第二,染料的溶介度大,高浓度的染液溶介状态良好。
第三,有较好的易洗性,其水洗、皂洗牢度以及湿摩牢度较好。
第四,属于经济型,即用量较少且售价较低。因此这些特深型活性染料比较适合染深浓色泽,可以选择。
2 工艺的制订
2.1 要提高烧毛质量
由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越差,与测试白布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越大,摩擦系数就越大,织物(纤维)表面的浮色染料与纤维微屑向测试白布的转移量就相对越多,因此摩擦牢度就相对越差。比如,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染色织物的湿摩牢度,贡缎织物就好于平纹织物,更好于斜纹织物。
所以
2.2 要提高丝光质量
众所周知,天然棉纤维的结晶区占70%,染料不可及。可以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却存在着二个负面问题,对丝光效果会产生严重危害。
**,近年来,印染企业大多采用了碱一氧一浴,或酶-氧一浴冷轧堆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该工艺“节能、减排”优势突出,而炼漂效果却往往存在吸水能力不佳(毛效低)的缺憾(特别是粗厚
第二,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一,一些印染企业为了“节能、排减、增效”,采用220 g/L以下的烧碱液丝光。由于烧碱浓度偏低,织物(纤维)的丝光效应不充分(实为半丝光),染深浓色泽时,不但固着率低染深性差,浮色率高湿牢度下降,而且对碱液浓度的变化表现敏感,碱液浓度一旦波动,
2.3 要采用正确工艺染色
2.3.1染色用水要软化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与活性染料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金属染料,还会与碱剂(纯碱)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如CaC03、MgC03等)。这些金属染料与金属碳酸盐在大量电介质存在下,会结合成不溶性色淀,粘附在
为此染色必须使用离子交换水,或染色时在染料加入前,施加适量螯合分散剂,将水中的金属离子络合掉,以消除它们对湿摩牢度的影响。
2.3.2 染色工艺要正确
中温型活性染料,在浸染染色中存在二大缺陷:
**,在盐、碱共存的固色液中,染料会因电介质(盐、碱)浓度高,盐析作用大,以及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消去反应”的发生,自身水溶性的骤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凝聚。尤其是些乙烯砜型染料,表现尤为严重。如C.1.5活性元青、C.1.19活性艳兰、C.1.21活性翠兰等。
染料的凝聚程度大,必然扩散不良浮色增加,因此不仅会造成色泽不匀不透(甚至色点、色渍),更会导致色泽的湿牢度(尤其是湿摩牢度)严重不良。
第二,在加碱固色阶段(尤其是固色初始阶段),染浴中的染料,会因键合固着反应的迅速发生,原有吸色平衡的快速打破,以及纯碱(也是电介质)的加入,电介质浓度的陡然提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骤染”。乙烯砜型染料的表现尤为突出。
染料“骤染”程度过大,必然会导致匀染透染效果不良,浮色染料大量增加,各项湿牢度低下。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结构的活性染料,其实用性能并不相同,因而必须分别采用相适应的工艺染色。
a 异双活性基染料
含有乙烯砜基与一氯均三嗪基异双活性基的染料,在中性盐浴中亲和力较大,一次吸色量较高,对碱不过于敏感,在加碱固色初期,染料的固色速率与吸色速率较和缓,没有明显的凝聚问题与骤染问题。国产中温型活性染料三原色:活性黄M-3RE、B-4RFN,活性红M-3BE、B-2BFN,活性兰M-2GE、B-2GFN就是典型代表。这类染料适合常规染色法一升温染色法染色
实践证明,这类染料采用升温染色法染色,匀染透染效果良好,
b 乙烯砜型染料
乙烯砜型染料,在中性盐浴中,亲和力较弱,一次吸色量较低。但对碱剂敏感,在加碱固色初期,染料的吸色速率与固色速率很快,“凝聚”现象与“骤染”现象突出。国产C.1.19活性艳兰、C.1.160活性嫩黄、C.1.5活性元青就是典型代表。
这类染料*适合预加碱染色法染色。
预加碱染色法,
C 拼混黑色染料
常用中温型活性黑中有1/2以上的品种,是以高浓C.1.5活性黑KN-B(又称活性藏青B-GD) 60-80%、C.1.82活性橙10-20%为主另加少量中温活性黄或活性红拼混而成,这类活性黑的性能缺陷是匀染性差,重现性差。原因是二个拼混组份的结构不同,配伍性太差。其中C.1.5活性元青为双偶氮母体,含双乙烯砜活性基的染料。中温特征突出,*适合60-65℃吸色、固色。C.1.82活性橙为单偶氮母体,含乙烯砜与二氯均三嗪异双活性基的染料。其低温特征显著,*适合30-400C吸色、固色。
因此,这类活性黑并非真正的中温型染料,而是亚中温型染料。倘若按中温型染料应用(于60℃染色),势必会因活性橙组份性能的不适应而产生二大后果。一是,活性橙的吸色、固色过于迅猛而上色不匀,很容易产生色花。二是,活性橙的水解过快,工艺因素(温度、时间、pH)稍有差异,就会产生色差。这是因为C.1.5活性元青为藏青色并非黑色,活性橙加入后才能成黑色(橙色为兰色的余色具有相互消色作用)。因此活性橙上色量的多少与匀染性的好坏,对活性黑的染色结果(色光、黑度、均匀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类活性黑由于它的二个主要拼混组份在
分段染色法:实为一浴二段法,即,低温(30-40℃)染色时段,是使C.1.82活性橙正常上色。中温(60-65℃)染色时段,是使C.1.5活性元青正常上色。由于该工艺符合这类活性黑染色性能的特定要求,所以,得色色光稳定,匀染性好,各项湿牢度明显改善。
注:在市供活性黑中,有部分品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温型活性黑。因为它们抛弃了C.1.82低温活性橙,而以双偶氮双乙烯砜活性基的C.1.107活性橙,或单偶氮母体带乙烯砜与一氯三嗪异双活性基的新型活性橙做了替代。由于这些活性橙中温特征突出,与C.1.5活性黑的上染性能相当接近,所以二者的配伍性优良,匀染性好,色泽稳定,比如活性黑ED-NN、活性黑NF、活性黑W-NN、活性黑RW等就属于此类。
这类活性黑由于各拼混组份的上色同步性好,所以没有必要采用分段染色法
2.3.3助剂施加要正确
A 电介质的施加
A-l 电介质的施加量
经检测,多数中温型活性
A-2 电介质的施加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绳状染色(喷射溢流机染色、气流机染色)时,电介质必须先加,染料必须后加(加料顺序与卷染相反)。理由是,按传统方法先加染料,以含
B 碱剂的施加
B-l 纯碱的施加量
经检测,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染棉,其*佳固色pH值为10.5-11.0(活性翠兰60℃染色为12,80℃染色为11)。
常用连云港粉状轻质纯碱5-25g/L,pH=10.65-10.99,其pH缓冲能力很大。因此根据所染色泽的深浅,纯碱用量20-5g/L已足够。用量过多,得色深度提高不明显,反而会降低染料在盐碱固色浴中的溶介稳定性,危害染色牢度。
B-2 纯碱的施加法
实践证明,碱剂的施加,务必要遵循以下二条原则:
一是,纯碱的加入,必须建立在“吸色平衡且吸色均匀”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在中性盐浴(吸色浴)中,真正达到吸色平衡而且经移染实现吸色均匀之后,碱剂方可加入。这是因为:
① 达到吸色平衡后,残留染液浓度*低,而染液浓度越低,碱剂加入后染料的凝聚倾向越小,二次吸色速率越温和,匀染效果和染色牢度会更好。
② 碱剂加入后,
二是,碱剂的施加,必须是“先少后多,分次加入”。因为碱剂(纯碱)加入越快,固色浴的碱性相对越强,盐碱混合浓度也越高,染料的凝聚行为与上色行为越激烈,越容易产生染色质量问题。实践证明,固色浴的碱性由弱渐强,盐碱混合浓度由低渐高,染色浓度由浓渐淡,可以有效缓解染料因碱剂的加入而产生的过激行为,确保染料均匀上色,充分固着,从而有效改善染色湿摩牢度。
2.3.4染后处理要强化
中温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不高,通常只有65-75%左右。因此
其中未水解又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由于仍保留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直接性较弱,水溶性良好,*容易洗除。而硫酸酯基脱落变为乙烯砜基但尚未与纤维或水反应的染料,由于直接性高水溶性差,*难以洗除。这些浮色染料的存在是导致湿摩牢度低下的主因,所以染色后必须强化水洗、皂洗。
染后水洗的目的有二个:
**,去除
第二,去除纤维上残存的电解质以及部分未固着的染料和水解染料,防止高温皂洗时,皂液中的染料和电解质浓度过高,使纤维的二次沾色加重.降低皂洗效果。
这一点,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喷射溢流染色时,通常是边进水边排液、未等脚水放完,便加料升温皂洗。结果是皂洗液染料浓度特高,二次沾污很重,皂洗效果很差。
皂洗的目的,是使水洗后依然残留在纤维上的浮色染料进一步减少(由于这些浮色染料对纤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在现实生产的条件下,要想将其完全去除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大限度减少)。
欲提高皂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染色后皂洗前的清洗,必须强化。如适当提高水洗温度,适当延长水洗时间,适当增加换水次数或适当加快水的流动量等。提高皂洗前的清洗效果,是提高皂洗效果的基础。
第二,选用洗涤能力、分散能力、乳化能力、携污能力好的皂洗剂,这对提高
第三,皂洗液中加入1-2克/立升的螯合分散剂。螯合分散剂对皂洗液中的杂质,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悬浮功能,防止设备和织物的沾污,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能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螯合,防止生成钙镁染料的色淀,降低皂洗效果。六偏磷酸钠,不宜在皂洗中使用,只能用于染色,因为它在高温条件下,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会显著下降。
第四,皂洗一定要在中性条件下进行pH=6-7。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与纤维的结合键,耐酸碱性水解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在酸碱性较强的高温条件下,已键合的染料,有可能会发生水解断键而变成新的浮色染料,即影响得色深度,又影响皂洗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染色后有的出水不净便皂洗,形成“碱性皂洗”;有的直接用酸中和,又往往形成“酸性皂洗”。
生产实践证明:无论均三嗪型染料(K型、X 型),还是乙烯砜型染料(KN型),或者是混合型双活性染料(M型、ME型、A型、B型等),它们的染料-纤维键,都是在pH=6-7时*稳定,pH值升高或降低,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都下降。“碱性皂洗”容易使乙烯砜型染料-纤维键水解断裂,“酸性皂洗”容易使均三嗪型染料-纤维键水解断裂,而含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两个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对酸、碱的稳定性,比单一活性基的染料相对较好些。
第五,一定要高温皂洗。
这是因为,在皂洗过程中,织物上残留的浮色
在中性条件下高温(95℃)皂洗,不必担心染着在
皂洗落色是正常的,因为活性染料的吸色率,总是高于固色率的,其中未固着的染料和水解染料,应该*大限度洗下去。倘若皂洗落色过多,就必须从半制品的吸色性、染色的匀染透染性、染料固着的充分性,皂洗液的酸碱性等方面来检查,而不能以低温皂洗来弥补,
必要时做固色处理:
生产实践表明,活性染料的染色物,即使经过水洗
常用的固色剂或交链剂,进入纤维后,一方面与纤维上的染料(固着染料与未固着染料),发生离子键结合,染料的水溶性基团被封闭,使其水溶性下降。另一方面,它又会在纤维之间、染料之间产生交联。因此染色物经固色剂处理后,在做湿牢度测试时,染料不容易脱落,即使落入水中,对白布的沾色也较少,所以可以明显地提高色布的皂洗牢度,湿烫牢度。
但是必须指出:
(1) 固色处理,往往不能有效地阻止纤维表层的染料(浮色),在受到摩擦时脱落,因此对摩擦牢度的改善是有限的。
究其原因,一是堆积在
(2) 良好的固色效果,只能在充分皂洗、水洗的基础上产生。如果
(3) 固色处理,会带来诸多问题。
① 固色处理,往往会使日晒牢度、耐氯牢度,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② 固色处理,会不同程度降低柔软整理的效果,影响成品手感。
③ 固色处理,会使布面色光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色光、深浅、艳度),这种改变与改变的幅度,是随染料不同而不同,随染料的拼色比例不同而不同,而且随固色条件的变化而不同(用量、温度、时间),色光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染色下机色光的准确控制很困难,常常造成色光与标样不符,而需要返工修复。
④ 固色处理,会给“修色”带来困难。固色后无论用
做外销布时,客商对色光、深浅、艳度的要求十分苛刻,返工复修是常事,而对手感的要求也高。所以笔者认为,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