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针对新年度棉花产业的现状,为稳定我国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国家发改委10月份两次做出共计122万吨的国储棉收储任务。本次收储决定只收储大包型棉花,明显加大了对质检体制改革的有效支持。目前收储正在进行中,棉花加工企业交储积*,收储以每日2万多吨的进度递增。截至11月26日已累计完成收储量61.1万吨(其中新疆棉完成收储50.5万吨,内地棉完成收储10.6万吨),已完成全部122万吨收储任务的50.08%,超过半数。
从收储的实际效果看,保护棉农利益的收储目的并没有达到,目前1-2级市场中,经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大包型棉花加工企业由于收储利润较为丰厚,因此都在全力以赴,热火朝天地收购、加工、交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都是因价格偏低的小包型棉花,已成为纺织企业棉花采购的**。由于交储的大包型棉花价格远远高于纺织企业购买的小包型棉花价格,因此导致大小包型棉花企业对籽棉收购价格出现了差异。纺织企业使用小包型的棉花除价格因素外,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在检验体制改革即将进入过渡的后期,小包型棉花也将快要退出棉花流通市场的今天,此时纺织企业大量使用小包型棉花,对推进质检体制改革是否有利,值得深思。
国家以高于市场价格1000元/吨以上的12600元/吨收储棉花的目的:一是对棉花市场价格进行引导;二是保护棉农利益。按这个价格引导,目前棉花收购市场的籽棉价格应大大高于目前的价位,棉农利益也基本能得到保护,起码能保证棉农基本不赔,可目前的标准级籽棉的收购价格却仍在2.20元/斤~2.40元/斤之间徘徊,为什么涨不上去呢?原因很简单,由于今年大多数棉花加工企业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观望之中,棉花收储任务开始后,由于有了较为理想的收储价格,又没有皮棉价格波动的后顾之忧,因此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大胆放量收购,带动籽棉价格较收储前有了提高,但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因为不能参与收储,目前多数企业或受资金限制或不愿承担市场多变的风险仍在观望,这样就造成当前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相对不足。而内地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本身就数量少,分布也不均匀,一些产棉区、县仍处于空白,这样就给棉农交售棉花带来困难,多数棉农没有条件把棉花卖到价格相对较高的大型棉花加工企业,形成了今年棉农新的卖棉难问题。而且目前仍处于籽棉的买方市场,形不成籽棉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力,这样就导致了今年储备棉政策仅能使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受益,而棉农仍不能摆脱亏损的情况。这也出乎国家储备棉调控政策的本意,没有办法,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
从长远看,虽然参与储备棉的400型棉花加工企业今年受益不浅,也会促使明年有更多企业参加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进行以400吨型打包机为主的设备更新改造。但今年棉花加工企业因收储遇到的机遇,明年就不一定能再次出现,参与质检体制改革的大包型企业就不会还有这么好的利润了。皮之不存,毛能焉附。棉农都不种棉花了,棉花加工企业还能干什么?所以说,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两者利益需要兼顾,针对当前情况下,国家更应该拿出配套政策,迅速地把棉农利益稳定下来。因此,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今年国家的棉花收储政策对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企业政策支持意义,明显大于对棉农利益的保护意义,这和国家储备棉的储备目的并不完全一致。从党的“三农”政策看,切实保护棉农利益,是否应当更紧迫一些呢!农民是整个棉花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除了政府扶持,他们没有一点自我保护办法,他们应当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群体和帮扶对象。在当前棉花储备没有完全起到保护棉农利益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拿出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帮扶、救助。据传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和回良玉副总理都已在有关反映棉农困境的材料上进行了重要批复,又传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紧急拟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目前,棉农的棉花交售虽不情愿,但仍在继续,低价卖出的棉花越多,棉农手中的筹码越少,棉农的亏损越大,解决的难度也就复杂。但愿措施尽快出台,稳定住棉农的情绪,以解棉农的燃眉之急。(天津市棉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