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市场回顾:
1、现货市场:收购扫尾籽棉品质下降,皮棉小涨纺企有保有压。
本周,各地天气陆续放晴,山东、河北等地的棉厂有部分棉贩前来交花,但短暂的增量仍难掩饰收购旺季的结束:上市新棉等级普遍下降,4、5级比例增加,衣分降低,多在35-36%,总体质量已不能和10月底11月初时同日而语。而在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等省,收购工作基本结束,已进入加工、销售的季节。上周籽棉价格稳中趋升,一些棉企为了“笼络”质量较好的货源,对品级、衣分较高的籽棉出价在2.80元/斤以上,反之将价格相应调低,体现出了“优质优价”。由于棉籽价格亦稳中有涨,因此企业的加工成本未升反降。本周一中国棉花收购参考价为2.58元/斤(36%衣分,10%回潮),较上周同期上涨0.01元,而折算皮棉成本则下降13元至12137元/吨。
由于籽棉价格持续上涨,加之撮合与郑棉稳步回升,受此影响,上周皮棉现货继续小涨行情。但在不同省份,由于资源的供需状况不同,纺企对涨价的接受程度亦不同。同样是纺织大省,上周江苏省皮棉价格持续上涨,周末329级皮棉到厂价已触及13000元/吨,而在山东省,皮棉价格涨涨停停,普遍维持在12700-12800元/吨。主要因前者今年自产棉花品质下降,需要大量外省中高等级棉补给,纺企也因此对棉商的涨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而在山东,由于省内适纺的中低等级棉货源相对充裕,纺企对棉价的上涨多有余地进行下压,而棉企为回笼资金只能小幅涨价或原价销售。同样的棉花,在不同的地区受到了不同的礼遇。
由于加工皮棉遇到了货源难筹、价格上涨,皮棉难销、价格平稳这两大瓶颈,近期,越来越多的棉企开始通过购进仓单棉,注册之后在网上销售的方式增加盈利,也有企业准备将前期卖出的合约进行交割。相对现货销售每吨二三百元的利润,电子盘的操作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且利润可以锁定。根据郑商所统计,截至12月1日一周,郑商所棉花注册仓单为826张,较前一周增加58.5%。当周有效预报仓单2030张,增加6.9%。
2、电子撮合:成交缩量行情振荡上行,MA0705成交易亮点。
上周撮合除周三受纽期影响小幅下滑外,其余交易日以稳中有涨为主。MA合同周均价上涨27-61元/吨不等,其中近期MA0612为13140元/吨,上涨47元。上周MA0705共成交8900吨,较前周增加2480吨,成为MA合同中**成交量递增的一支,新增订货也以3460吨独占鳌头,累计订货虽只有8280吨,但增势不可抵挡。周均价13843元/吨,上涨61元,为上周涨幅*大的合同。
上周撮合以振荡上行、成交缩量的行情来消化前一周的较大涨幅,再次回归到了现货的属性。从MA0702之前各合同的价格和价差来看,对买卖双方均已缺乏吸引力,因此上周成交、订货均较冷,MA0703之后各合同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性,留给了交易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成为上周主要成交对象。目前撮合行情已运行到震荡区间的高位,近期预计仍将以波动盘整为主。
3、国际市场:纽期上涨百点一扫近期颓势,内外棉价差再度缩小。
上周纽约期货先跌后涨,周均价上涨超过一百点,尽扫近期颓势,其中12月合约周均价为48.74美分/磅,涨165点;3月为53.12美分/磅,涨147点。据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持仓报告,截至11月24日,纽约棉花期货投机净空头率为14.8%,较前一周减少2.6个百分点。另据美国商品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12月1日公布的持仓报告,截至11月28日纽约棉花期货市场基金期货加期权持仓多单35606张,较前一周增加2327张;空单63566张,减少3775张。净空单27960张,较前一周减少6102张。
上周国际现货同步上涨。Cotlook(远东)A新花指数周均价为57.79美分/磅,涨0.94美分/磅,1%关税下折算价格为11700元/吨,滑准税下折算价格12952元/吨,前者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周均价1015元,后者高于国内237元,内外棉价差有所缩小。另据统计,12月4日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为59.73美分/磅,较上周同期上涨1.56美分,1%关税下折算价格为12086元/吨,滑准税下折算价格为12956元/吨,前者低于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656元,后者高于国内214元/吨。
另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至11月23日这周,中国签约进口美国陆地棉6101吨,较前周增加81%,占当周美棉出口总量的5%;当周装运8958吨,增加70%,占美棉装运总量的26%。签约进口皮马棉272吨,装运340吨。截至该周,美棉签约量和装运量分别占年度出口预期的33%和14%,低于五年平均值23%和6%。
二、本周市场展望:
1、由于籽棉收购量已较前锐减,加之皮棉、棉副行情处于上涨趋势,本周籽棉价格仍将小幅上涨。随着收购进入后期,将有更多加工厂减工裁员,甚至停收。
2、近期基本面虽有一些传闻,但可信度不高,市场消息仍处于真空地带,因此供需格局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皮棉供需的地区性不平衡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加深,不同地区间的价差将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