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讯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
因为口感较好、使用多种油进行营养搭配、品类也非常多,调和油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现在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这也造成调和油市场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规范现象。
近日,央视紧急曝光福建多家知名油厂在生产食用调和油时不为人知的内幕,央视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时间的深入调查后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存在着生产厂家严重偷工减料的现象!
违规乱象一:挂羊头卖狗肉,转基因大豆油标注非转基因
暗访企业之一的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20年来专业生产加工各种食用调和油,每年产值3亿多元,是福建省**产品。
这家龙头企业生产的标称橄榄核桃和橄榄原香的两款调和油都打着“非转基因”的字样。这些产品的配料表中,大豆油含量占到90%以上,原料产地来自美国。公司销售负责人承认,这种大豆油是转基因产品,这种标识着“非转基因”的调和食用油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转基因产品。
违规乱象二:滥竽充数,用普通植物油以次充好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之一。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主要加工食用调和油,每年产值一个多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记者在这里发现,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
在生产者眼里,这种油吃不出人命就没事。该公司销售总监罗定发:“说白了吧,现在我们这些低端油啊,它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里面的总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写了山茶油,我们一定要放一点山茶油进去,一个是对得起良心,还有一个要经得起检查。*起码工商查不会查出问题,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这是*基本的啊。”
违规乱象三:偷工减料,虚标橄榄油含量
在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净含量5L装的橄榄调和油,配料表里标称含有6%橄榄油,94%菜籽油,出厂价34元。面对记者提出的成本核算,这家公司负责人不得不承认,包装上所突出的橄榄油实际上添加不了那么多,一分钱一分货。
按照国家规定,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且应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这些虚标造假、以次充好的现象,已经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
目前,福建省、市、县三级食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组成执法检查组,**时间赶赴企业开展全面调查。
截止4月1日22:30,检查组已分别对被曝光的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疑似问题食用油、台账和标签进行了封存,并责令相关企业停止生产并召回相关问题产品。
食用调和油国标有望今年出台
日前,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已经获得标准委员会通过,有望今年出台。这一新国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规定,食用调和油要标明配方比例。而这也意味着难产近10年的食用调和油新国标终于有了结果。
据悉,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如何选购调和油?
尽管调和油市场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的现象,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调和油品牌,只要认真挑选,可以避免购买到不符合要求的调和油。
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必定是因为拥有严格的生产流程、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专业的技术及**的团队,才能打造出值得消费者公认的好品牌。这样选购准则同样适用于购买调和油的时候,毕竟大品牌调和油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以及工艺、产品品质管控、国家监管力度等方面皆有保障,大品牌也往往代表着用户体验好、消费者认可度高。
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在配料表上标注调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细和比例。如果没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担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轻松判定食品的性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2%的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