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贵州省各地粮食高产捷报频传:兴义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高亩产1123.87公斤,创贵州水稻单产*高纪录;铜仁市思南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样板点亩产904公斤,创贵州省低海拔高热地区水稻高产新纪录;遵义市播州区的贵州省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水稻省级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90.15公斤,创贵州北部寡日照区域水稻百亩连片单产*高纪录;毕节市纳雍县玉米高产竞赛田亩产1059.1公斤,创贵州省玉米小面积单产历史新高;遵义市正安县酒用高粱亩产541.7公斤,创贵州省单产*高纪录;思南县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百亩连片平均鲜薯块根亩产4327.89公斤,创大面积平均亩产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44.98%……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粮农的脸上,贵州粮食缘何如此高产?
以提升单产为突破口 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在粮食生产受到山区客观自然条件制约的贵州省,能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农技人员与科研单位协作,克服多种生产困难,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适宜贵州产粮区推广的高产技术并加以大力推广的结果。
长期以来,“优质”是贵州粮食的特色和亮点,贵州稻米、酒用高粱、鲜食玉米、马铃薯、薏仁等贵州特色粮食的品质在全国粮食市场上享有盛誉。但是,受到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区的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贵州省粮食作物连片种植规模、单产水平均逊色于我国平原地区的粮食主产区。
为落实好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原则,实施好“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实现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稳粮增收”总体目标,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提升粮食单产为突破口,多项目齐动,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陆续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贵州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贵州粮食高产竞赛活动的通知》《2021年贵州省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方案》《2021年贵州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同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狠抓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地:贵州省各级党政领导领办示范样板点,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全省农技干部召开多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培训会,组织粮食生产专家组深入产粮区实地指导粮食生产,并在全省广泛开展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在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贵州省农技总站)的组织指导下,全省各地产粮区的技术干部和群众积*钻研、试验、示范粮食高产技术,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推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品种好、密度足、技术配套” 成水稻高产的关键
播州区是寡日照地区,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生长,因此,提升播州区的水稻单产水平有一定难度。今年,播州区沐恩寺水稻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890.15公斤,与当地水稻常规种植相比亩增340—390公斤。思南县塘头镇海拔385米,温度高、昼夜温差小等气候特点不利于积累水稻干物质,水稻常年亩产量只有500—550公斤,然而,今年塘头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攻关田亩增产量400余公斤。这两个项目区的生产技术负责人表示,今年水稻单产刷新纪录的关键是“品种好、密度足、技术配套”。
技术人员在贵州兴义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测产
选择“对路”的水稻品种是提升单产的前提。寡日照地区的沐恩寺水稻高产示范方种植的是紧凑型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泰优808”,该品种品质优、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穗子大,易高产;思南县水稻高产攻关田采用的是袁隆平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三优2号”,株型紧凑、穗大。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栽足密度,配套好的技术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在贵州省条件好的稻区,专家建议采用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在一般大面积生产地区,专家建议采用“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
贵州省农技总站**农艺师曾涛介绍,“两增一调”即为“增密增钾调氮”,主要解决贵州水稻栽培密度不够、施钾量不足、氮肥“一炮轰”的问题。水稻增密是将原有稀大窝栽培改为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增加稻田有效穗数;增钾是促进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促进水稻壮秆、抗倒,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调氮是改变以往氮肥施用方式,调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分蘖,促进水稻大穗,防止早衰。综合实施这些技术,水稻单产能提升10%以上。
高产水稻良种“泰优808”
播州区沐恩寺水稻单产提升示范方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公司的水稻基地,该示范方的生产技术由卓豪农技人员负责实施。稻农王国富在当地种稻多年,今年他参与了示范方的生产,对“两增一调”新技术感受深切。他说:“我们以前习惯采用人工插秧和水育秧的方式,水育的秧苗根长,须根少,从水田拔出来容易受伤,因此苗栽下后要蔫3—5天才能缓过来。卓豪公司用钵苗盘进行旱育秧,他们培育的秧苗根比较好,白根多,须根也多,栽下后苗不会蔫,而且长得更快、发得也更好。卓豪公司用机器插秧,插的密度很大,每亩能插152 0173 3840多窝,以前我们担心水稻栽密了容易得病,不敢栽得这么密,而且人工插秧慢,每亩我们只能插7000—8000窝。”
曾涛告诉记者,农技人员在增加水稻栽培密度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水稻健康生长需要的空间,卓豪高产示范方大面积采用了贵州首创的宽窄行、双宽窄株的栽培方式,既合理增加栽培密度,又利于寡日照地区的水稻能更好进行光合作用,为水稻生长提供较好的通风条件,还给后期人工管理留出了操作空间。
说到示范方实施的稻田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王国富更是佩服:“卓豪公司用的插秧机是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插秧的时候同时用机器深施肥,肥料集中施于秧苗根部附近,有利于秧苗生长,还提高肥料利用率;他们用的基肥是有机硅复合肥,这种肥料容易附着于土壤,利于秧苗吸收,还增强了抗倒抗病虫性。而且他们防病害是按时间有规律进行的,不像我们只能凭经验大致估算。”
秋收时节,卓豪稻田里的水稻已经黄熟待收,但是稻秆仍然保持青绿色,青秆是植株不衰的表现,是水稻长势良好的证明,看到壮实的稻穗,王国富等多年种稻的“老把式”们彻底服气了。
“一增五改” 确保玉米量、质、效同步增长
玉米是今年贵州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的重点作物之一,贵州省农技总站农艺师邹军表示,今年贵州推广了“一增五改”玉米高产技术。一增是指增加种植密度(由2000—3000株/亩种植密度增加到3500—4500株/亩),五改是指改玉米大穗品种为密植抗倒高产品种,改单株种植为双株种植,改偏施氮肥为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改肥料表施为肥料深施,改秸“秆焚烧+浅旋耕”为“秸秆还田+深翻耕+旋耕”。
玉米单产提升的过程也是玉米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今年,纳雍县选择了R1907玉米新组合进行种植,其特点是无秃尖、出籽率高、耐密植、抗倒伏、青秆成熟,是提升玉米单产的理想品种。该新组合搭配应用“一增五改”玉米高产技术,亩产达1059.1公斤,创贵州历史新高,R1907玉米新组合功不可没。
近年来,贵州鲜食玉米品种实现了颜色单一、类型单一的突破,推广品种不断丰富,同时品质不断提升,鲜食玉米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农户种植积*性高。选好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接茬成为鲜食玉米高产高效的密码。据贵州省农技总站负责人介绍,今年贵州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不仅有传统的白色、黄色品种,还有彩色和紫色品种,根据市场与生态适时播种接茬,进行标准化栽培。玉米种植农户表示,今年贵州省农技总站推广的鲜食玉米不仅颜色、品种更丰富,而且口感更佳,效益也提高了。琳琅满目的鲜食玉米产品也提升了消费体验,紫色玉米颠覆了皮厚、食味差的传统认知,现在的紫色玉米既嫩又甜,花青素含量较高,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良种+标准化生产” 确保酒用高粱绿色高产高效
贵州省种植的酒用高粱是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酿造行业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巩固酒用高粱的绿色品质、提升酒用高粱产量,对于确保贵州优质白酒的品质核心竞争力、做大贵州白酒工业总量进而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俗称“小红粮”的本地常规高粱品种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理想原料,贵州高粱专家涂佑能从1986年开始收集仁怀高粱种质资源,经过10余年的系统选育,成功选育出优良品种“红缨子”,“红缨子”高粱糯性强、出酒率高,酒质好。2008年贵州省开始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以来,涂佑能等农技工作者扎根高粱基地,潜心开展“红缨子”“红珍珠”系列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不断增强酒用高粱良种的抗病性,提升良种的品质、产量。
今年,贵州全省酒用高粱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提升。贵州省农技总站**农艺师章洁琼表示,正安县酒用高粱高产攻关田采用优质品种“红珍珠”,打破传统等行距种植模式,配套宽窄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红珍珠’+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可降解黑色地膜覆盖+有机肥配施缓控/释肥+无人机飞防”的关键技术,高粱单产水平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酒用高粱良种繁育基地今年平均亩产达472.61公斤,良种丰收保障了明年全省酒用高粱产区的大田用种需求。涂佑能介绍:“继续推广‘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贵州酒用高粱亩产量完全有可能突破600公斤。”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粮食生产单产提升,是真正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具体实践,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具体体现;贵州粮食单产创新高,实现粮食产量、质量以及农民收入的同步提升,既保障了老百姓的基本利益,又增强了老百姓种粮的信心,为农民全身心投入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贵州省将大力推广今年取得的高产经验,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