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中心、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非发展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西非地区反饥饿和营养不良**中心支持的中非稻米价值链研讨会近日在浙江绍兴举行。会议探讨了中非稻米价值链发展与粮食安全相关问题。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主持了开幕式。他指出,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和营养不良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增强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需要推广可持续商业模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保障基础设施和技术投资。稻米在粮食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稻米价值链的增强将有助于提升粮食系统,推动零饥饿目标的实现。
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谢建民指出,稻米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或者替代粮食作物,为解决非洲大陆粮食安全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是水稻种植大国,中国农业农村部通过南南合作计划,选派农业专家组,建立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为非洲各国引进了多项农业技术,积*支持非洲国家通过提升稻米价值链保障粮食安全。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表示,中国为非洲的粮食发展提供了技术、资金与政策支持,非洲国家的稻米产量与质量不断提高,提升了粮食安全与人民生活水平。非洲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中国拥有成熟的应用技术,二者稻米价值链的合作优势互补。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与包括莫桑比克在内的非洲国家加强农业领域合作,不断完善粮食生产链与供应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司长曹颖君认为中国重视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中国与非洲开展了紧密合作,为促进粮食安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积*深化南南合作,通过同非洲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实施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动中非粮食产后领域合作。
非盟驻华代表处大使拉赫曼塔拉-奥斯曼、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李成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军与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杨圆华也相继在开幕式致辞,强调稻米在消除贫困、推动非洲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改善全球粮食体系需加强南南与三方合作,多方面提升稻米价值链,加大知识分享与技术交流,发挥金融在稻米领域的作用,为稻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对中国稻米价值链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和企业专家就如何提升稻米价值链建言献策。会议围绕“水稻生产技术”“稻米储备与加工”“产后减损与供应链”“稻米质量与市场”四个议题展开讨论,多位专家提出了建议。
专家强调,加强政府、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水稻生产技术研究合作非常重要,通过推动产业化才能提升稻米产业链。并指出粮食储备是对抗饥饿、推动减贫、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提升稻米储藏技术可以提高稻米的商业价值。此外,为解决产后粮食损耗造成的严重粮食浪费问题,应推广稻米良种、加强有仓储能力的企业、金融机构与农户合作、改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引入数字化储粮技术等。同时,为提升稻米质量,助力小农户融入市场,专家认为需要筛选更优的稻米品种、更新稻米加工设备与灌溉设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加大金融对稻米细分市场的支持力度。
与会嘉宾还一起分享了稻米价值链国别案例。来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和袁隆平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分享了中国在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开展水稻生产合作的成功案例,为中非在稻米价值链领域的未来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