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国家对于植物资源的开发态度越来越宽容,使得一些有开发价值的植物资源能更快进入到产业链条之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日发布了*新的新食品原料征求意见,其中食叶草就是这样一种**价值的植物资源。从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受理食叶草的新食品原料申请(卫食新申字(2019)第0003号),到日前的征求意见稿,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再考虑到后续的研讨和审批时间,食叶草的审批时间将远远小于新资源食品平均3—5年的审批周期。
食叶草是蓼科酸模属植物,是以引进的鲁梅克斯K-1酸模与我国野生巴天酸模回交选育生成。天然酸模属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有26个种和两个变种,由于野生酸模的茎叶中含有草酸、酒石酸等有机酸以及单宁等物质,其口感酸涩,适口性不佳,因此产生了人工选育品种食叶草。与野生酸模相比,食叶草不仅营养成分有所提升,其酸涩感也得到大幅改善,是人畜共食的优质资源。同时,食叶草的生长效率非常高,种植一次可生长20年以上,亩产较高且一年可多次收割,是一种持久资源型植物。
图源pixabay
食叶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约占总质量的36%—48.7%,因此也被称为“蛋白草”。此外,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C,钾、钙、铁、锌、磷、镁等矿物质以及β-胡萝卜素、叶绿素、大黄素、异黄酮、SOD等活性成分。
新资源食品的界定是食叶草迈入商品化市场的**步,这对于食叶草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食品原料来说,从农产品跨入食品原料是关键一步,是对其人类食用价值的肯定。从用途来说,食叶草与紫花苜蓿的定位基本相似,都是为了扩大牧草资源而存在,而食叶草的新资源食品身份则能显著增加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在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领域都有着可观的前景。
据了解,食叶草在约20年的食用历史上,并没有发现显著的毒害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孕妇及婴幼儿的安全性评价,作为新食品原料来管理在当下更为贴切,也符合我国对新型食品的管理要求。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食叶草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预计未来会在更多领域进行开发。
当下,市场对于食叶草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蛋白质上。但是由于叶蛋白的提取成本较高,多以粗加工形式存在,例如大麦叶等,所以在市场的流转上远不如豆类蛋白容易。因此,食叶草仍然要向纵深发展,其整体的功能性评价将是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