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落下帷幕,仅天猫一个电商平台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额就达到4982亿元。在全民购物的氛围下,商家与消费者经历了一场狂欢。然而,先涨价后打折、优惠计算越来越复杂……类似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一场购物节,市场热闹中多了几分尴尬。如何让双十一这个密切关联消费的日子实现内涵升级,成为行业需要关注的话题。
双十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以价格的优惠来促销,也就是让利于民。而事实上,商品的价格打折早已经不是双十一才有的现象。无论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各种各样的降价促销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双十一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有震撼力的由头。同时,价格的低廉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已不是消费者**的刚需,比起价格低廉,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商品的良好品质和性价比。
图源pixabay
应该看到,品质消费才是双十一的新内涵。在这个拉动消费升级的大工程中,企业要明白消费者越来越理智,消费者要认识到打折是一种正常的促销行为,价格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双十一成长到现在,已经不应该只是购物的节日、算计的节日,而应该是一个商家和消费者沟通的节日,是全民共赢和成长的节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未来的蓝图已经呈现,可以肯定,今后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是博弈和较劲,而是理解和学习。
食品消费是民生的基础,食品流通具有市场*为庞大、刚需、产业链*为丰富、单品消费金额相对较小、利润相对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食品行业应该为优化供给关系担当一份责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今年双十一前夕,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发布了《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已经给行业树立了规范。食品行业也理应如此,从龙头企业和品牌商家做起,推动双十一消费的品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