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怎么样?粮食生产如何保障?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源pixabay
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别是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在四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目前,我国小麦从南到北大多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再有一个多月就收获了。小麦产量占夏粮的90%以上,今年夏粮丰收有较好基础。目前,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二是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生猪生产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度出现的仔猪、饲料运输供应不畅等困难,一季度末与去年底相比,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多万头,增长3.5%;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了300多万头,增长9.8%,这两项存栏都实现了环比增长。同时,禽蛋、牛奶产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是“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回落。目前,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元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四是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饲料、兽药、屠宰、水产品加工等养殖上下游企业以及农资重点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产能达到常年同期水平。
“总的来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偏重发生等风险挑战,农业农村经济依然‘稳’字当头,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魏百刚进一步表示,落实中央“六保”任务要求,农业农村部将做好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三农”领域补短板四方面工作。
此外,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介绍,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其中,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8.9%,进口增加比较多的是肉类和大豆。出口152 0173 3840.3亿美元,下降5.6%,受影响*大的是水产品,出口额为2012年以来同期*低,同比降幅达到18%。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也略有下降。“目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显现,要过国际需求萎缩、商贸往来受阻、国际生产供应存在不确定性3个坎”。
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针对疫情,充分发挥科技在抗疫情、抢农时、保生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农业科研专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举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在优良品种上,粮食作物良种实现了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达95%以上,品种更新换代了5—6次,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储备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二是在机具装备上,深耕深松、精量播种、高效低损收获等自主研发的机械广泛应用。大马力拖拉机、北斗卫星导航自主作业、大型节水喷灌等设备已具备广阔应用前景。三是在防灾减灾上,探明了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流行规律和成灾机理,开发了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应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和药剂,保障了农业有害不成灾。四是在智慧农业上,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已广泛应用。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粮食生产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廖西元明确表示,今年将继续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不变,将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强化科技支撑、健全监测网络。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魏百刚介绍,近年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减贫效果*好、可持续性*强的扶贫举措。
魏百刚表示,近期各项政策将更多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52个未摘帽贫困县倾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对接,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畜产品出村进城。
第二,推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指导贫困县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资源更多投向扶贫产业,加快改善产业基础设施,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让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更多功夫,组织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特别是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贫能力,强化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把贫困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四,积*推动返乡留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推动扩大“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鼓励农村各类主体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创新创业,开辟更多当地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就近就地就业。